■ 本报记者 夏旭光
本报通讯员 朱红光
“刚失业的那会儿,我的心里很烦躁!通过参加社区便民服务站举办的招聘月活动,工作人员介绍我来到胡八里电机市场,现在每月收入6000多元呢!”7月24日,在胡八里电机市场先锋高能电机公司负责拆旧工作的马金峰乐呵呵地说。
临清市新华路街道新园社区依托便民服务站,深入推进就业工作,通过搭建桥梁、加强培训、帮扶就业等措施,为企业与劳动者保驾护航。
搭建就业桥梁
今年46岁的马金峰是新园社区胡八里村村民,1992年退伍后到附近一家工厂打工。后来,工厂倒闭,他就失业了。2019年,新园社区把他列入帮助就业名单,通过“就业援助月”活动,为他介绍了现在的工作。
新园社区便民服务站充分利用辖区内有成方连片电机市场的优势,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在企业和村居之间进行沟通,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等活动,搭建起互联桥梁。
新园社区积极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对接,帮助企业员工进行职称评审,健全了就业援助制度,建设了“零工市场”,为企业招工500多人。
强化电商培训
“俺是个残疾人,几乎没有生活出路了,幸亏参加了社区举办的电商培训。从去年开始做电商,俺现在做了快一年了。过去俺吃着国家给的低保,现在俺已经主动退掉低保啦!”郑秀红介绍说。走进郑秀红的直播间,一张长桌上放着三个手机支架,每个支架上都配有一个补光灯。
郑秀红今年48岁,是新园社区居民,家里有三口人。因为她患有肢体残疾,不能干重活,家庭收入偏低。在2021年举办的电商培训中,新园社区便民服务站把她列为帮扶对象。经过培训,郑秀红很快掌握了电商基本技能。没多久,她就在家人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做起了电商直播,主要销售卫生纸等产品。今年,她把当地的大樱桃、葡萄等作为重点销售产品。如今她的粉丝已经达到3万余人,收益可观。
新华路街道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力争通过电子商务的建设,带动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园社区便民服务站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并将就业招聘信息、就业见习岗位信息发送给未就业的人员;努力培养青年致富带头人,建立了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合作机制。截至目前,共为28名青年协调创业资金210万元。
推行救助就业
“千好万好,没有共产党好。除了低保救助,便民服务站还帮俺找到了一份工作,太高兴啦!”北三里村的周宝善感激地说。
周宝善今年54岁,家中有三口人,妻子患有肝炎,长期服药,无法外出务工;儿子肢体二级残疾,没有劳动能力。新园社区便民服务站先把周宝善一家纳入低保进行救助,然后进行重点帮扶。2021年,在便民服务站人员的帮助下,周宝善到建材市场务工,每月收入5000多元。
新园社区便民服务站把群众就业问题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逐村走访,准确掌握了闲置劳动力的学历、技能水平、劳动能力、就业意愿等情况,并建立起档案,然后逐一进行帮扶。2021年,新园社区向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脱贫人口提供就业机会3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