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孟颖
“没想到没人要的‘下脚料’,现在成了能致富的‘金窝窝’,真让俺没想到,这都得感谢谷书记。”7月20日,在阳谷县大布乡高庄村的碎皮厂加工现场,53岁的农民高延发笑着说。
高庄村位于大布乡政府驻地附近,现有人口193户、706人,党员20人,耕地937.54亩。该村从1997年开始发展木材加工产业,现有木材加工户48户,从业人员超过600人,木皮产量占全乡产量的30%,是远近闻名的木材加工特色村。
多年来,高庄村农户分散经营、技术不精、效益不高的现状,一直制约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高庄村党支部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做出了成立阳谷众力木材专业合作社的决定,计划走规模经营发展木材加工项目的路子。
合作社成立后,如何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保证入社农民的利益,成了村党支部书记谷振林思考最多的问题。经过充分调研,谷振林发现高庄村在进行木皮加工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下脚料,需要村民自行运到收购点出售,耽误时间的同时,价格也被压得比较低。
谷振林看准时机,带领合作社在村内发展下脚料收购业务,上门收购下脚料,每天可收购碎皮子、树枝等50余吨,并建成了占地1.5亩的收购场地,可存储下脚料150吨。仅此一项业务,合作社年可实现利润30万元,为村集体贡献4.5万元的收入。
集体增收,村民也跟着受益。“以前在家闲着,现在跟着合作社做木材加工,一天能赚150元。”在旋皮车间忙于生产的高庄村村民赵汝华说,像她这样在碎皮厂务工的村民有60多人。
走进高庄村,新建的广场旁鲜花满地、绿荫成片,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村庄内整洁的公路两旁挂满了一串串大红灯笼,夜间彩灯亮起,让广大村民感受到了家乡的魅力。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高庄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大布乡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合作社计划为村内木材加工户提供原料采购、产品销售、技术支持等服务,进一步整合资源,促使本村木材加工业实现更好发展。”谷振林说。
截至目前,高庄村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36户。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万元,年盈利30多万元,实现了“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多方共赢,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党建工作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