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

大运河畔水城美 2022年07月26日

■ 王道君

千年大运河,历尽沧桑,饱经风霜。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塑造着勤劳勇敢的灵魂,谱写着波澜壮阔的篇章,沉淀着厚重悠久的历史,孕育着拼搏进取的精神,传播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延续着善良真诚的文明。

大运河从遥远的春秋战国走来,见证了诸侯争霸的惊心动魄,金戈铁马。驾驭着隋朝的战车,高歌猛进,驶进唐宋。在杨贵妃明眸善睐、长袖善舞中演绎着大唐风华。悠然自得,无忧无虑地沉湎于宋徽宗银钩铁画的瘦金体里,缱绻缠绵于唐诗宋词的韵律中。伴随着元曲的婉转起伏,顾盼生辉,摇曳多姿。见识过大明王朝朱元璋扬鞭策马,逐鹿中原,挥师八方。几次在康熙乾隆大帝南下的龙舟上,烟雨朦胧,荡气回肠,飞跃升腾。

大运河是流动的诗,是跳跃的音符,是弹奏的乐曲,是牧童的笛声。大运河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延续千年的传统文化。

大运河带着京都的尊贵显赫,王者风范,越过千山万水,穿云破雾,到达江南名城杭州。流经“运河古都·江北水城”聊城时,运河便和聊城结下了不解之缘。千百年来,运河成就了聊城,聊城辉煌了运河。运河与聊城,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心心相印,琴瑟和鸣。

史料记载,大运河从阳谷县张秋南五孔桥入聊城市,途经东昌府区、临清市,在临清市西北隅与卫河交汇,全长97.5公里,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方便南粮北运,元朝时,开凿东平安山至临清的运河河道,上接济州河,下通卫河,并以“开魏博之渠,通江淮之运,古所未有,诏赐名汇通河”,这就是大运河聊城段的来源。聊城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福泽,繁荣昌盛400余年。民间广为传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过了济宁,就是东昌。到达京城,必经临张”。聊城闻名遐迩,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号称“江北一都会”,为山东西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金融、交通中心。

大运河城区段属东昌府区,两岸人文荟萃,景色优美。有着绚丽迷人的传说,脍炙人口的佳话,耐人寻味的故事。名人义士,才子墨客,英雄楷模层出不穷。清朝第一个状元傅以渐,饱读诗书,安邦治国。书画大师李苦禅饱蘸运河水,挥毫泼墨,描绘万里山河。国学泰斗季羡林行走在运河的清风明月中,集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于一身,著书立说,享誉世界。民族英雄张自忠,铁骨铮铮。抗日将领范筑先,浩气长存。人民公仆孔繁森,廉洁勤政、克己奉公。

大运河闸口桥一段曾经的辉煌世人瞩目,当初开发挖掘时惊动一时,万人空巷。出土了大量文物,陶器、瓷器、元宝、器皿、铜板、钱币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在东昌湖畔的运河文化博物馆里,可尽情观览欣赏,感悟世界运河、中国运河、水城运河各具特色的风情。明清时期的一艘古船,原版原貌展示,再现当时高超的造船技术。精巧绝伦的雕塑,配上时尚的灯光幻影,重演了孙膑庞涓斗智斗勇、战马嘶鸣的战争场面,令人如临其境,震撼心灵。“庞涓死于此树下”让孙膑名留史册,使庞涓抱憾终身。

运河商业文明、黄河农业文明,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在这里交融,经过齐鲁腹地,朝着大海和太阳升起的地方迤逦前行。每天迎着朝阳,徐徐打开古拙的大门,开启新的一天。沐浴着落日余晖,在万道霞光中,在千万只麻雀、喜鹊、湖鸥归家的歌舞声里“坦道骏马、高帆顺风”。码头、古桥、船闸、老街、小巷、旧砖、残墙、断壁演绎着民俗文化风情。

光岳楼是古城的皇冠,威仪四海,八面来风。运河如古城的玉带,大小码头、海源阁、古城门、老县衙、宋铁塔、东西礼拜寺、护国隆兴寺、古槐、廊桥就像镶嵌在玉带上的宝石熠熠闪光,耀眼夺目。

因一条河一座城而深深眷恋着,有文章有诗意有远方。曾经漫步于运河之畔,游走于古城大街小巷里的文人雅士,用生花妙笔把这里的人物事件、风土人情、大街小巷、语言动作定格在《老残游记》《聊斋志异》《金瓶梅》《水浒传》等古典名著的扉页上和字里行间,一同在世界文化艺术摇篮里闪耀着不朽光芒,彰显着卓越功绩。

运河两岸杨柳依依,碧草萋萋。毛白杨挺拔俊逸,榆树、桑葚树随处可见,各展风姿。海棠、碧桃、紫薇、紫叶李、迎春花、月季花以及梅兰竹菊穿插避让,错落有致。运河花园般的景色里,蜂飞蝶舞,燕来雁归,蜻蜓点水,蝉声蛙鸣此起彼伏,宛若天籁之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运河古都·江北水城”已被列入国家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是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区和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机遇和挑战并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水城人借大运河之势,有拥抱世界的胸怀眼光、胆略格局。只有守住历史传统的根脉,才能打开面向世界的门窗。水城的昨天誉满天下,魅力四射。水城的今天生机盎然,活力迸发。水城的明天更加绚丽多彩,光辉灿烂。长风破浪,扬帆起航,聊城人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