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书画艺术家在黄河岸边作画
■ 文/图 张英东
黄河蜿蜒九曲、奔流不息,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7月19日,来自海峡两岸的50余位书画艺术家齐聚阳谷县,共同参加第八届“墨香飘两岸 纵笔颂水城”2022海峡两岸(聊城)书画名家共绘母亲河活动启动仪式。
黄河,积淀着中华文化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和牢固的心灵纽带。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两岸书画艺术家们围绕黄河聊城段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发展建设等主题,沿着黄河脉络在阳谷县、东阿县等地采风写生,用手中的画笔热情描绘聊城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的新气象、新作为。
“聊城为两岸书画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切磋技艺、联络感情的平台。”两岸和平文化艺术联盟创会理事长、港澳台美协台湾主席李沃源动情地说,两岸艺术家都应“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当个诚诚实实的好学生”,共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之一,书画艺术不仅蕴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更寄托着中华儿女的艺术追求和情感共鸣。作为缔结两岸情缘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在市台港澳办的牵头组织下,“墨香飘两岸 纵笔颂水城”海峡两岸(聊城)书画名家交流展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七届。“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两岸书画家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已故台湾书画名家李奇茂先生。”市台港澳办主任李保忠说,“两岸同胞同受中华文化哺育滋养,在共同的文化底蕴中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历史记忆,更有着一家亲的手足温暖。”
聊城傍水而生,因水而兴,是黄河下游和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城市,交融着黄河农耕文明和京杭大运河商业文化双重魅力,也兼收了悠久历史的厚重沉淀和现代时尚的生机活力,在古韵和今风中觥筹交错。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这项活动的交流形式不断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成效不断彰显。李保忠介绍说,本次书画交流活动突出“共绘母亲河”这一主题,就是通过让两岸书画名家实地感受黄河流域的壮丽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生态保护,进而用一幅幅优秀作品亲手描绘新时代的发展进步和沧桑巨变,为更多台湾同胞了解黄河、了解祖国大陆、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与现实提供新视角。
启动仪式结束后,两岸书画艺术家们乘车来到位于阳谷县阿城镇陶城铺村的黄河岸边采风写生。陶城铺段河道处于黄河由游荡性河道向弯曲性河道过渡段的末端,被誉为黄河下游的“河道瓶颈”“黄河卡口”。每逢大汛,黄河水从上游急速奔流到此,被挤在狭窄的河床内咆哮、怒吼,犹如万马奔腾,形成气势磅礴的景观。
广州美术学院硕士、港澳台美协台湾理事詹丽芳被眼前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深深地震撼了。她盘起腿来,坐在黄河岸边的柳树下,拿出纸笔、颜料,一连创作了三幅书画作品。“画家创作时,要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詹丽芳说,“我们的宝岛台湾没有这么壮观的河流,所以我要用笔把自己的这份感动记录下来,让更多的台湾朋友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血浓于水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