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

“红邻菜单”奏响和谐曲 2022年07月27日

■ 本报记者 苑莘

本报通讯员 陈静

在东昌府区御苑社区新纺苑小区的楼道入口,摆放着醒目的“红挎篮”便民箱。便民箱里的东西五花八门,小到一针一线,大到扳手、锯片,应有尽有。“楼长号召大家把可循环使用的便民物品放进箱子里,供邻居们共同使用,方便之余也拉近了邻里距离。”7月23日,小区居民王辉说。

王辉是2020年从外地迁入新纺苑小区的“新聊城人”。搬来之后,由于不善言辞,王辉与小区老住户之间交流很少。这个局面从有了“楼长”后,发生了变化。在“楼长”的带动下,楼道住户共同打造了一个“最美楼道”,王辉也借机和邻居们熟识了。

东昌府区新区街道根据城市小区“门对门、不相识”的现实情况,把党建引领作为社区治理创新的一根“红线”,以御苑社区为试点,创新探索“红邻菜单”服务模式,由基层党组织分类解决小区居民的痛点问题,营造出城市社区的和谐氛围。

针对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红邻菜单”给出解决方案。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新区街道推动各小区业委会建设,发挥“红色物业”的作用,对无人管理小区进行兜底托管,避免出现文明城市创建“盲区”。该街道还加强与帮包单位、党支部、网格员、双报到党员的联系与对接,将辖区内17个居民小区、9条街道、1个农贸市场和230家“五小”门店的文明创建任务,逐项细化到人、分解到点。

如何及时解决群众遇到的烦心事?“红邻菜单”给出的办法是加快网格员队伍建设。新区街道组织御苑社区配备专职网格长4名,兼职网格员23名,以200户为1个网格细化小区楼宇,将辖区划分为23个网格,共同服务辖区4300余户居民。该街道为网格员配备智能化设备,以便其在日常巡查走访中随时上报遇到的问题,真正打通了社区治理的“末梢神经”。

为提升服务实效,新区街道根据群众诉求,指导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形成“居民点单、社区派单,社工、帮包单位、党员、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让社区治理更高效、为民服务更贴心。目前,御苑社区开展的“五为”文化活动已累计提供志愿服务超40场次,受益居民1500余人。

“红邻菜单”的推出,让新区街道“党建服务圈”扩建为共治共享的“朋友圈”。该街道将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生活需求为发力点,持续优化工作机制,确保居民的烦心事有人管、揪心事有人理、困难事有人帮,营造“服务有温度、治理有力度”的幸福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