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

江北水城好枫景 ——全市法院系统深化多元解纷工作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纪实 2024年08月28日

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为当事人双方做调解工作

莘县人民法院法官深入蔬菜大棚调解纠纷

◀ 临清市人民法院法官指导调解员组织当事人双方“云上调解”并签署调解协议

■ 王军豪 王希玉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上医治未病”,意思是高明的医生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而深化多元解纷工作正是“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重要性等同于高明的医生,其目的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近年来,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将深化多元解纷工作、提升诉前调解实效作为全市法院的重点工作任务,积极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下的多元共治大格局,并进一步强化齐抓共管、推进多元解纷,促进更多矛盾纠纷在诉前化解,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今年以来,全市法院诉前调解成功案件14399件,上半年我市万人起诉率正向排名全省第一。

坚持党的领导,构建多元共治大格局

多元共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近年来,全市法院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党委的领导下,推动形成联动融合的整体解纷格局,解纷端口向前端延伸、向源头用力。

今年5月份,聊城中院立案庭对全市万人起诉率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了《关于全市万人起诉率情况的报告》。报告对今年以来一审民事收案前十位的案件类型以及矛调中心、行业组织、基层治理单位在纠纷前端化解中的作用发挥情况进行分析,就进一步做实多元解纷、强化协调联动、加强对多元解纷工作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为积极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下的多元共治大格局,聊城中院统筹推进、凝聚合力,将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治理效能,从而更深层次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党旗飘扬·和声聊亮”是聊城中院着力打造的党建与审判业务融合品牌。为提升基层治理主动性及成效,聊城中院在打造这一品牌时,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主动融入全市社会治理大格局,在基层治理单位挂牌成立法官工作室、调解室、诉讼服务站,定期到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矛调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站等设置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室值班指导、参与调解,将基层村居法律顾问全部纳入调解平台,解纷窗口进一步向前挺进,解纷层级进一步下沉。

近两年来,聊城中院“党旗飘扬·和声聊亮”党建品牌效应显著。两级法院依托党建与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融合创建,适用非诉机制化解纠纷4.1万起,约三分之一的纠纷通过诉前调解化解;全市诉讼收案降幅连续两年居全省前列,电子送达率、小额诉讼适用率、司法确认等相关指标稳居全省前列。

不久前,临清市19名职工起诉戴湾镇某纺织品公司拖欠十余万元工资。临清市人民法院受理后,由康庄人民法庭联合“戴湾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启动诉前调解,组织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支付了部分工资。接着,康庄法庭对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在临清,“人民法院+矛调中心”,绘出多元解纷好“枫”景。临清市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搭建“人民法院+矛调中心”工作架构,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载体,4处人民法庭线上对接辖区16家矛调中心,86名调解人员录入平台进行调度管理。制定《临清市各镇街远程诉调对接室(远程视频法庭)建设规范化指引》,指导16个镇街高标准建成远程诉调对接室。完善“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矛调中心将达成的调解协议在调解平台进行线上推送,法院在线受理并确认。今年以来,该院收案增幅低于全省平均增幅17个百分点,2104件纠纷化解在诉前。

为有效提升诉前调解成功率,东昌府区人民法院要求法官主动走出去,靠上指导调解工作。2022年以来,该院在城区3个诉讼案件较多街道办事处及司法局矛盾调解中心分别设立法官工作室,由立案庭4名法官分别负责,按照“定时轮值必到”的要求常态化开展工作,5处人民法庭指导辖区镇街矛调中心调解,实现了“人民法院+矛调中心”无缝对接。

由于辖区范围大,东昌府区法院针对物业纠纷多的特点,依托“红色物业”基层突破项目,会同民政、组织、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7个部门,通过指导物业成立党组织、搭建议事平台、开展会商研判、发送司法建议等措施,共同解决物业管理问题。该院与东昌府区住建局联合印发《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民事纠纷在线诉调对接工作试点方案》,并将9名“红色物业”党组织成员及15名社区网格员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风险排查、诉前调解,切实将物业合同纠纷化解在诉前。

创新工作机制,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

近年来,聊城法院系统坚持将调解从诉讼向诉前延伸,在部分基层法院及人民法庭指导试行民商事案件全员诉前调解,让法官、法官助理直接参与诉前调解,进一步壮大诉前解纷力量,促使更多矛盾纠纷在诉前化解。

莘县是全国闻名的农业生产大县,有着“中国蔬菜第一县”的美誉。为给瓜菜产业注入司法动能,莘县人民法院立足产业发展,创建多元解纷品牌,注重司法力量联动,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为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莘县、法治莘县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同时也为莘县蔬菜产业发展上了一道“安全阀”。

司法实践中,莘县法院成立“法护菜乡”工作室,邀请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工作人员以及人民调解员、瓜菜产业从业人员等不同群体加入,协助进行瓜菜纠纷的提前发现、尽早介入、提供咨询、多元化解和快捷立案等事项,为群众多元解纷提供便捷渠道和方式。该院“法护菜乡”工作室成立以来,联合其他部门共非诉化解涉瓜菜纠纷540余件,涉及金额1875.5万元。

此外,该院在较大的蔬菜市场、瓜菜集中种植区、村庄社区等设立12个法官工作站。法官定期到站工作,进行诉调对接、法治宣传、接受咨询、送达调解和巡回庭审等活动。法官工作站设立以来,在站调解纠纷420余起。今年以来,该院民事一审案件诉前调解成功案件1739件。

今年以来,冠县人民法院先后与县住建、医保、工商联、司法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做好诉讼易发、多发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并推动有关部门建立住建、道交、医疗、农业农村等6个领域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目前,共有35个调解组织和96名特邀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一步发挥相关调解组织的专业特长和主管部门的管理优势,形成了矛盾纠纷诉外化解合力。

刘某诉李某运输合同纠纷一案中,被告李某现在广东省居住。在法官调解过程中,起初李某尚配合调解,后期却拒接电话,致使调解工作陷入僵局。办案团队了解到,李某并非没有清偿能力,而是因为与刘某之间存在矛盾,不愿清偿相应款项,且李某具有较强的商业经营能力,系冠县商会会员,若能向其陈清利弊,使其了解到调解的利害得失,案件具有较高的调解可能。

办案团队迅速与县工商联沟通,依托“法院+工商联”联动解纷机制,邀请商会调解员参与本案调解。之后,李某端正了态度,主动与办案团队联系商量调解事宜。最终,在商会调解员和法官团队共同的释法析理、调解协商下,刘某与李某达成和解,利用互联网平台顺利签署了调解协议。李某在调解后第一时间过付了相应案款,案件得以圆满化解。

该案中商会参与调解,是冠县法院联动机制提高解纷效能的生动实践,既充分发挥了“行内人”的优势,又推进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现了双方纠纷的实质性化解。今年4月1日,冠县正式运行特约调解员调解机制,选聘11名金牌调解员、3名退休法官担任特邀调解员入驻法院开展调解工作,实行团队调解和特约调解员调解双轨制,法官团队做好跟踪指导工作。

目前,全市法院在道路交通、劳动争议、医疗卫生等涉民生领域挂牌成立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委派调解、指导调解、司法确认等实现矛盾纠纷分流化解、联动解纷。在金融、保险领域建立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分流机制,指导金融、保险主体将公证、仲裁、电子送达、小额诉讼写入合同,简化纠纷化解模式,与公证、仲裁建立诉调对接机制,从而实现了矛盾纠纷合理分流。

拓宽司法职能,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探索多元共治新路径,让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就是要主动谋划、勇于创新,进一步拓宽拓深司法职能,不断将多元解纷工作推向深入,实现高效、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聊城中院副院长杨璐说。

在高唐,面对矛盾纠纷时,高唐县人民法院积极做好对当事人的解释工作,让当事人充分理解矛调中心减轻当事人诉累、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办案效率的优势,及后续达成调解协议如何保证能够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解除当事人后顾之忧,使当事人自愿调解,将案件化解在院外。

某工程有限公司与某集团有限公司签订附着式脚手架租赁合同,后双方就租赁费用进行了结算。某集团公司支付了部分款项,但仍欠500余万元的租赁费。某工程公司经多次催要未果后,遂向高唐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受理后,该院民二庭速裁团队第一时间了解原被告的实际情况和基本案情,本着案结事了人和的原则,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诉前调解。“如果案件走到诉讼程序,需要经过立案、审理等节点,甚至有可能进入执行程序,耗时耗力。不如早拿到剩余租赁费,诉前调解才是最优解。”办案人员耐心劝导原告。同时,办案人员也耐心地劝说被告:“未按期付款已成既定事实,一旦进入诉讼程序,如果对方申请财产保全,你们公司不但经营受到影响,而且会丢了面子,失了信誉,得不偿失。” 最终,通过办案人员的耐心调解,原被告双方协商一致,被告全额还款,原告遂撤诉。至此,该案得到了妥善化解,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多元共治,要落实强基导向,着眼源头止纠纷于未发。全市两级法院分层递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打造全员调解与全流程调解的全链条调解机制。将适合调解的民事案件全部纳入诉前调解程序,员额法官介入诉前调解指导,充分释放调解机制效能。两级法院践行全过程服判息诉理念,在案件各环节充分释法明理,引导当事人调解,推行民商事纠纷诉前调解、行政争议审前化解、执前和解,以法治赋能促进矛盾纠纷前端化解,为平安聊城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

今年4月,一起赡养费纠纷案件起诉至阳谷县人民法院。承办法官考虑到当事人双方之间系家庭矛盾纠纷,一判了之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本着修复家庭亲子关系、消除亲情隔阂的目的,办案法官邀请党代表到老人及其子女所在村委会进行现场调解。通过耐心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了解到80多岁的老人育有子女5名,其中4名子女都很孝顺,只有一子王某对其不孝顺,经常言语上惹老人生气。为教育一下王某,老人诉至法院要求每名子女每月支付赡养费500元。法官与代表分别从法理和情理上跟老人及其子女进行耐心沟通,也对犯错子女进行了批评教育。通过法官和代表释法明理做工作,王某表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老人保证以后尽心赡养老人,不惹老人生气。在村委会的见证下,一家人和好如初,老人当场撤回起诉,该案得以圆满解决。

东阿县的魏某承包位于324省道北侧的几亩耕地。聊城市某中心按照上级要求在道路两侧种植杨树等树木,导致土地遮阴,给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魏某将聊城市某中心诉至东阿县人民法院。该院速裁团队调查情况属实后立即联系聊城市某中心工作人员。聊城市某中心答复耕地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意去除道路两侧遮阴树木。接着,速裁团队和魏某进行耐心沟通,最终魏某表示同意调解方案,且自愿放弃遮阴费的诉求,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之后,聊城市某中心负责人表示不仅会去除魏某土地遮阴的树木,公路沿线十几公里存在遮阴问题的树木也将一并去除。

基层法院在整个多元共治司法生态体系中,需要准确把握司法审判的职能定位,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凝聚。

近年来,茌平区人民法院将诉前鉴定与诉前调解深度融合,对有鉴定必要的及时启动鉴定程序,在调中鉴、鉴中调,提高诉讼风险的预判性,提高调解成功率。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案例示范效应,加大诉前调解与诉中审判协调配合,对群体性、批量案件先行立案1至2件,形成示范案例,再引导其他案件当事人通过诉前调解等非诉方式解决。今年以来,该院受理的110余件物业纠纷中,有102件在诉前成功调解并及时过付,达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特别是该院冯屯人民法庭将人文和法治相结合,积极打造“鲁仲连调解”品牌,解纷工作成效显著,被省法院评为“枫桥式人民法庭”。

多元解纷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委领导下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和配合。聊城中院在社会治理中找准位置、明确目标、发挥作用,推动形成理念融合、机制整合、力量联合的多元共治大格局,突出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和多元机制,为整体解纷效能的提升搭建了平台、完善了框架,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益探索,实现了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源头化解,实现了纠纷化解机制从法院“单打独奏”向“多元共治”的转变,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月26日至27日,省法院立案庭庭长侯希民到聊城调研,评价我市两级法院政治站位高、落实决心大,多元解纷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聊城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延杰表示,下一步,全市两级法院要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充分认识深化多元解纷、降低诉讼增量的重要意义,紧盯目标任务,积极担当作为,以加强多元解纷的实际成效推动全市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六个新聊城”、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新篇章贡献司法力量。

(本版图片由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