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亚杰
本报通讯员 彭月勇
“省、市‘新春第一会’吹响了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茌平区将聚焦聚力‘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以改革增动力、以创新激活力,奋力书写‘走在前、挑大梁’的改革答卷。”3月29日,茌平区委书记孙荣军表示。
系统抓好整体推进。紧紧围绕省市重点改革任务,系统谋划一批紧跟上级部署、富有茌平特色的改革创新事项,明确“路线图”、制定“任务书”,确保省市部署要求落实落地。2025年,茌平区将坚持和深化区委“1591”总体思路和“1234”经济工作要求,锚定“鲁西领跑、全省先进”目标定位,统筹经济稳定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增强经济实力,增进民生福祉,守牢安全底线,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
加力实施重点改革。扛牢工业强区担当,把新型工业化集成改革作为头号任务,联动推进传统产业整治提升、转型升级,加快促进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更好挑稳经济增长大梁。推动主导板块强链赋能。聚焦做优铝加工产业,推进中科纳米泡沫铝、中色研达手机壳等项目落地,持续向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延伸,力争建成全市首个县域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向新转型。围绕汽车零部件产业补链强链,聚焦纺织、医药等产业,加快设备更新、数智转型。推动新动能培育发展。围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瞄准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超前谋划布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力抓出惠民实绩。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在乡村振兴、养老医疗、社会治理等领域,着力办成一批切口小、见效快的创新性实事,让“改革愿景”变成人民的“幸福实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始终坚守为民初心,聚焦民生关切,破解民生难题,补齐民生短板,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施策,全力开创平安建设新局面。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守底线、防风险、保稳定,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全面强化作风保障。聚力“作风深化、实干争先”,深入践行“三提三敢”要求,以“排头兵”的姿态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贡献更多茌平力量。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把法治建设推向纵深。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作出的承诺、制定的政策,要说到做到、坚决兑现。把作风建设抓紧抓实。坚决摒弃“躺平”“躺赢”心态,树牢拼抢意识,以“再出发”的精气神抓推进、抓落实。把为民服务牢记心中。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进一步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以实绩实效惠民生、纾民困、暖民心。把廉政建设贯穿始终。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持续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化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重点监督,把严的基调一贯到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