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链”合发展 共赢未来 ——聊城“链”上发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年04月02日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赵宗锋

2月22日,2025聊城高新区绿色化工高质量发展暨产业合作大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家化工企业、科研机构参与,现场签约重点项目18个、产研协议1个,总金额超400亿元。作为大会核心成果,高新区与国内外化工头部企业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成果丰硕的背后,是高新区以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以产业链思维赋能招商引资的积极实践,也为聊城市2025年“作风深化、实干争先,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企业是产业的核心主体、重中之重。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开局的2025年,我市围绕12条重点产业链,持续深化拓展“链长制”,全面提升产业组织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引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强化“链式思维”

“聚链成群”态势越发明显

看重鲁西化工资源优势,广东神鹰塑料集团落户高新区,建设聚碳酸酯新材料项目,实现了绿色化工产业的链条延伸;依托冠县优势特色产业——钢板加工产业强链延链,冠县昉兴复合材料高端彩涂板项目贯通了冷轧板、镀锌板、彩涂板重点企业上下游链条;港华轴承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套轴承项目、山东智连共同体中试基地产研一体化项目等围绕轴承产业延链补链,有效补齐了孵化育成体系短板;宝莘食品调味料全产业链项目、莘县浙商高端食品智造产业园等项目围绕农产品深加工补链强链,特别是加速发展预制菜产业,推进了“菜篮子”向“菜盘子”转变……

近年来,我市强化“链式思维”,坚持产业集聚导向,围绕12大产业集群强链、补链、延链需求,健全“链长+链主+链创”协同机制,立足特色优势产业,拉伸产业链条,着力培育引进关联配套项目、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和服务型企业,传统企业实现“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布局,“聚链成群”态势越来越明显。

以阳谷县为例,去年签约产业链项目35个,占比超八成。其中,金蔡伦集团谋划实施总投资11.4亿元的10万吨纸浆、纸机改造一期、二期等项目,成功打造了“制浆、造纸、印刷、出版”全产业链。华泰化工围绕精细化工、新能源助剂等领域谋划实施总投资27.5亿元的11个项目,产品门类进一步丰富,行业龙头地位更加稳固。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企业400家,7个产业入选国家和省优质特色产业集群,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零的突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其中,有色金属、农副产品加工2个产业突破千亿规模,绿色化工、绿色建材、黑色金属等3个产业超过500亿元。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成功招引浪潮10万台计算机项目落户聊城,填补了计算机制造业产业空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营收同比增长17.2%。

坚持“链”上发力

靶向施策强化链条提升

产业集聚带来的,不仅仅是数量结构的调整,更是整个产业结构的变革和升级。助推产业集聚,强化链条提升,应向何处发力?

我市明确提出,要深入剖析产业链各环节,精准施策,在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上下功夫,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优势资源作用,实施靶向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围绕特色产业主攻方向,引进一批技术领先、行业引领力强的企业卡位入链,以招商引资的提质增效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步伐。

——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市深挖比较优势,谋求通过深入把握企业核心需求,找准本地产业与外来企业的最佳契合点,精准策划招引“卡位入链”项目,加快补齐我市产业链短板和行业空白。瞄准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我市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低空经济、预制菜、生物医药等领域,通过规划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园等举措,打造高端承接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立足“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市更加注重产业链招商重点方向,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明确提出要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制定“填空式”招商策略,精准定位产业升级方向,全力招引与本地优势对接融合的产业项目,努力培育出“拳头”产业、“拳头”产品。以供需关系和配套基础为牵引,更好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开展补链、强链、延链招商,招引落地一批重点产业链项目。

——立足“多点发力、系统赋能”,我市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更新招引理念,拓宽产业发展赛道。在招商引资模式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当好“一号招商员”,充分运用精准化、市场化手段,优化招商场景、提升招商能力、用好招商资源,积极“走出去、引进来”,链接上下游、抓大不放小,多措并举提升项目招引质效。

深化作风建设

驰而不息优化发展环境

多点发力助推产业招大引强,需要坚持不懈深化作风建设,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深入实施“十链百场万企”融链固链专项行动,市县两级开展制造业对接服务活动100场以上;推进链主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动腰部企业扩容倍增、链主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实施干部助企远航行动,加强跨部门对接合作,实现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向重点产业链集聚;搭建政金企常态化联动机制,定期召开产融对接大会,切实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快“一链一院”建设,实现12条产业链研究院全覆盖……我市强化“作风深化、实干争先”,聚焦产业链发展难点堵点,压实责任链条,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推动发展环境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升温度”、要素保障“加力度”、法治护航要“强尺度”,以过硬作风推动各项部署高效落实,为企业茁壮成长提供更加适宜的“阳光雨露”。

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加快审批事项流程再造,围绕项目开工、要素保障、产权保护、金融服务等打造一批集成服务场景,切实提升企业办事效率;深化企业诉求快速处办机制,完善“快速发现、及时通报、强化督办”机制,坚决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完善“政策快享服务平台”功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定制企业画像,主动推送相关政策,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深化“综合查一次”场景应用,严格执行“扫码入企、逢进必扫”,最大限度减少“执法扰企”……一项项创新举措正加快落地, 一个全链条保障机制正加快完善,聊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