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

传承状元红 两河明珠情 2025年04月02日

工人在为红木家具雕花

■ 张英东 唐少兵 肖华

一门手艺,百年传承,镌刻着时光的记忆,承载着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一项事业,两代坚守,将“两河文化”融入家具设计,用匠心雕琢红木精品。

走进阳谷状元红家具文化有限公司5000平方米的展馆,木雕与红木家具相得益彰,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作为公司总经理,朱琳以敏锐的文化洞察力和现代管理智慧,让这家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状元红”品牌,不仅承载着王氏家族的木雕基因,凝聚着“两河明珠”文化情缘的深刻内涵,更彰显着一位女性领导者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实践。

家学渊源 木雕里镌刻“两河情缘”

一雕一刻一世界,一木一器颂千秋。展馆大厅里,陈列着一座送子观音木雕。虽然木雕表面略显斑驳,但人物造型却栩栩如生。“这是在王家大院里出土的木雕作品,曾被进献给清政府,距离现在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了。”朱琳说,木雕技艺是王家的家学,深受“两河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据王氏家谱记载,200多年前,王家十五世王粹含“精书画,善雕刻,才华横溢”,娶衍圣公府孔昭辉长女为妻,光耀门庭;十八世王建寅入国子监太学生,五品员外郎,精书画,善篆刻,才华横溢、博古通今;二十一世王忠玲,也就是王传成的父亲,少年精木艺,抗日战争时期雕刻过抗日宣传版画。

祖上有荣光,家学成渊源。20世纪60年代初,刚满10岁的王传成就跟随父亲学习雕刻。到80年代,主要雕刻家具花板、水浒人物、孔孟人物。90年代,他又创建了文化家具研究所,把自己的深情寄于木雕,一把斧头一对刻刀,镌刻着老手艺人的执着与追求。

如今,王传成的年纪越来越大,他的儿子王志达秉承“据德、游艺、弘文”的家训,渐渐接过了他的“衣钵”,成为王氏木雕技艺新一代的传承人,而王传成的儿媳妇朱琳则成为家族企业的管理者,逐渐将事业发展为红木家具、工艺品和木刻版画三大系列。

王志达从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木雕制作与设计专业毕业后,又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深造。他融传统技艺和现代审美于木制家具,研制的传统明清红木家具和新中式红木家具深受市场欢迎。2022年,王志达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23年在全国家具雕刻大赛中荣获“工匠之星”称号。

在状元红众多木雕作品中,光岳楼模型可以称得上是代表作。光岳楼是聊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距今已650余年。光岳楼历经岁月沧桑,见证了黄河和大运河对聊城的滋养,是“两河文化”最好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光岳楼模型采用金丝楠木,按照精准比例制作,深受社会各界欢迎。”朱琳说。

守正创新 用匠心传承“两河文化”

深厚的文化味,是阳谷状元红制作的红木家具最显著的特征。方寸之间,不仅流淌着千年的工艺精髓,更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巧妙融合。

阳谷地处黄河与大运河交汇处,“两河文化”底蕴之深厚,为状元红红木家具的制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状元红红木家具,不仅是一件件家居用品,更是时间的见证者、文化的承载者。

在设计理念上,状元红红木家具深谙“两河文化”之精髓,将古典元素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无论是家具的线条流畅、结构严谨,还是装饰图案的寓意深远、匠心独运,都透露出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气息。有的家具上雕刻着寓意吉祥的图案,有的则采用简约而不失雅致的线条设计,彰显出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空间美学的理解。“家具不仅是器物,更是文化的载体。我们要让每一道木纹都讲述两河故事。”朱琳介绍。

在工艺制作上,选料、烘干、雕刻、卯榫、组装、刮磨打磨、生漆烫蜡,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这是同仁堂门口挂的一副对联,我也常用这两句话,作为自己对产品的标准。”朱琳说。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巧妙地刻画在家具之上。手艺精湛,刀法细腻,无论是人物的神态表情,还是花鸟鱼虫的形态结构,都栩栩如生,仿佛跃然木上。

“传统技艺的传承需要机制保障,更需要情感共鸣。”朱琳深谙此道。她建立“匠人工作室”制度,为老师傅配备青年助手,通过“传帮带”实现技艺延续;同时,设立创新奖励基金,鼓励匠人在传统技法中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在雕刻车间,老师傅们谈起朱琳的管理风格赞不绝口:“她既能把握市场方向,又尊重匠人的创作自由。”

只有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才能让“两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得以延续和发扬。“我们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让红木家具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在展馆三楼,朱琳展示着在宋氏美学基础上研发的新中式系列家具。“我们所设计和打造的产品,不但追求产品的美学和艺术,还追求产品的精神和思想的境界,力求实现物质形式和精神内涵的和谐统一。现在我们倡导的理念是别墅大宅的中式红木整装,从设计源头就融入中式审美。”

站在企业新建的文化展厅内,朱琳指向展墙上的发展脉络图:“从家传作坊到现代企业,变的是经营方式,不变的是文化初心。”目前,阳谷状元红家具文化有限公司已与部分高校、职业院校展开合作,系统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档案,出版《木文化简史》《张秋木版年画源流略考》《阳谷木雕》系列丛书,让传统技艺从“口传心授”走向体系化传承。

继往开来 将文化播撒到“五湖四海”

2023年,在欧洲举办的山东手造推介会上,朱琳带着阳谷状元红的木雕作品参展,成功将中国传统木雕文化传播至欧洲,让欧洲人得以近距离领略“两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会现场,阳谷状元红的木雕作品一亮相,便吸引了众多欧洲观众的目光,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令人叹为观止。朱琳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站在作品前,她用流利的英语向观众介绍每一件木雕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讲述了“两河文化”的源远流长,讲述了阳谷状元红红木家具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也讲述了工人们如何用匠心独运的手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创造出这些既具有古典韵味又不失时尚感的木雕作品。

如今,夫妇二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王志达负责精进木雕和木质家具制作技艺,朱琳则负责企业管理和文化推广。二人携手,致力于传播“两河文化”,将阳谷状元红的木雕、红木家具作品带到五湖四海,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的传统木雕艺术和红木家具制作工艺。

传承状元红,两河明珠情。展望未来,朱琳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只要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阳谷状元红的木雕作品一定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朱琳表示,她期待有更多的中外朋友能够感受中国传统木雕艺术和红木家具制作工艺的独特魅力,共同书写文化交流与互鉴的新篇章。

(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