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数字赋能 聊城先行 1289名数字技术工程师“竞跑”新经济赛道 2025年04月07日

本报讯 (记者 胡欣 通讯员 张磊) “培训内容涉及数字化组织、数字化沟通、数字化协同等多个领域,大大提升了我们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4月5日,聊城衡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刘德庆介绍,去年底,该公司部分学员完成数字化管理师培训,经考核合格,获得中国海洋大学颁发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合格证书》。

数字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大批数字技能人才。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2024年共培育1289名专业人才,为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数字技术工程师属于大数据、智能制造、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培育项目由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联合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知名高校,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共同推进数字人才培养。合作中,高校凭借前沿的学术理论和专业师资团队,提供教学内容;市人社局从认定继续教育学时、享受职称评定、人才服务等政策方面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资源保障。

培训课程设置紧密贴合行业需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大数据分析师和数字化管理师的培训,不仅涵盖大数据系统搭建、分析挖掘以及数字化组织、沟通、协同等核心内容,还采用“线上+线下”“理论+实操”双结合的方式。线上课程打破时空限制,方便学员随时学习;线下实操让学员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技能,确保学员兼具扎实理论基础与娴熟实操能力,能快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通过与高校的深度合作,我们为学员搭建起通向前沿知识与先进技能的桥梁。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投入,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培养更多契合市场需求的数字技术人才。”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聊城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53%,全年增加值增长40%,新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7家,2家园区通过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评估,184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名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将为推进全市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