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点亮孩子的科学梦想 ——冠县实高小学部探索科学教育新路径 2025年04月08日

■ 刘德策 路曦

“大家好,我将展示的科学小实验是‘如何分离沙子和白糖’……”4月1日,在冠县实高学校小学部“探索奥秘,玩转科学”活动中,学生淼淼正在分享她的创意。

冠县实高小学部在科学教育领域不断创新,通过多元课程、跨科融合、科技节活动以及假期科学实践,全方位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素养,为孩子们的未来点亮科学之光。

多元课程,满足个性化需求

冠县实高学校小学部精心打造了“多元科学空间站”校本课程,涵盖了自然观察、化学实验、生物探索和天文科普四大领域,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生态小侦探”自然观察课程中,学生们通过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鸟类的栖息行为,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通过分享观察结果,分析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神奇的化学天地课程则通过一系列简单而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的魅力。酸碱中和、淀粉遇碘变蓝,这些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探究习惯。

有趣的生物王国课程带领学生走进动植物的世界,学生们通过观察植物的根、茎、叶,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通过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和行为,认识昆虫的多样性。探索宇宙奥秘课程则将学生们的视野引向浩瀚的宇宙,通过介绍太阳系的组成、星座的识别以及天体运动等知识,让学生们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趣学研习营,打破学科壁垒

该校小学部还开设“跨科趣学研习营”,将科学与语文、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多学科深度融合。

在科学与语文融合方面,学校开设了科普写作课程。学生们在学习科学知识后,用文字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结果以及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在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后,学生们写观察日记,详细描述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的过程,以及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科学与美术融合课程则为学生带来了独特的学习体验。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现科学场景、科学现象或科学实验过程。在学习人体结构时,学生们绘制人体骨骼、肌肉的结构图;在学习生态系统时,他们会绘制森林、草原等生态场景。这种绘画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还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

科学、道德与法治融合课程则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的应用带来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在讨论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发展等前沿科技问题时,学生们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培养了科学伦理意识和法律意识。

营造浓厚氛围,激发科学热情

3月21日,实高小学部第二届校园科技节活动成功举办,营造出浓厚的科技氛围,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活动当天,科学展览、科学竞赛、科普讲座等活动形式多样。粉尘爆炸、火焰掌等向同学们近距离展示了科学的魅力。机器人舞蹈、科技“时装秀”让科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科学小实验”环节中,学生通过展示科学项目,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和价值,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学校利用假期时间,为学生精心设计了“趣味科学实验室”和“中国科技之光”主题学习计划。“趣味科学实验室”活动,通过动手实验、思考与交流,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知识。“中国科技之光”主题学习计划,将通过观看《创新中国》《北斗》《深潜》等影片,让学生从了解大国重器的过程中汲取成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