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吕晓磊 通讯员 倪群力) 4月7日,临清市戴湾镇晁寨村的坑塘边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将3万尾淡水鲈鱼苗小心翼翼地投放入坑塘。清澈的水面泛起阵阵涟漪,映照着村民们期盼丰收的笑脸,这片曾经荒废的坑塘,如今已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聚宝盆”。
晁寨村的变化源于当地对闲置资源的盘活利用。据了解,今年初晁寨村网格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对坑塘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从清淤、加固堤岸到完善灌溉设施、美化环境,系统打造了适合鱼类养殖的水域环境。村党支部书记程刚亭算了一笔账:合作社投入20余万元购入鱼苗,预计8月就能迎来丰收,总产值可达50余万元,能为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早在去年,村里通过圆筒养殖技术试养的5000条鲈鱼已取得了成功,4500斤的产量为村集体带来了2万元的收益。
戴湾镇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种养结合”的发展思路。晁寨村将鱼类养殖与莲藕种植有机结合,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里制定了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让村民真正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许多村民表示,现在不仅能在合作社务工获得收入,年底还能拿到分红,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戴湾镇副镇长杨洋介绍,镇政府计划对全镇260余亩坑塘进行改造提升,组织专业团队实地考察,根据不同坑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鲈鱼养殖、莲藕种植等项目。“同时,我们还将配套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杨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