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培源 李政哲
本报通讯员 范磊
3月26日,中通客车出口智利895辆纯电动客车首批车辆发车仪式在聊城举行。该批车辆全部为中通N系城市公交客车,是中国客车近年来出口智利的最大批量订单,将服务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公共交通系统。
“我们根据智利路况,结合当地运营及驾乘习惯,开展了多项人性化设计,包括推拉侧窗电子锁、盲区检测报警和电子围栏、智能化安全功能等,全面提升车辆舒适性及安全性。”中通客车研究院产品主管任献峰介绍。
作为国内客车制造领军企业,中通客车在整车节能技术创新应用、一体化集成、动力系统匹配、整车控制等关键核心领域实现了行业领先。2024年,中通客车累计销售各类车型11409辆,同比增长51.49%,海外出口量同比增长63.5%,成为聊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强筋壮骨”的生动注脚。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聊城市传统优势产业与工业经济战略支点,正加速实现动能转换与价值跃升。聊城紧扣“强链延链、补链固链”发展主线,创新构建“四图联动”产业培育机制:绘制产业链全景图锁定薄弱环节,编制技术攻坚图突破“卡脖子”瓶颈,制定招商图谱实施靶向引资,配套要素保障图破除落地梗阻,系统性推进产业向电动化、轻量化、专用化、集成化方向转型升级。
经过产业链布局,聊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全市现已形成涵盖71家规上工业企业、5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矩阵,构建起以中通客车、时风集团为龙头,集整车制造、核心部件研发、精密加工、国际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汽车产业生态。
在聊城,龙头企业正释放强劲的链式带动效应:时风集团持续领跑细分市场,其低速货车产销量稳居全国同行业榜首;金帝精工凭借毫米级精密制造能力,与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昌泺机械专注于大功率发动机机体的铸造和机械加工制造,成功打入美国约翰迪尔、卡特彼勒供应商体系;贞元车轮突破轻量化钢轮技术壁垒,产品性能指标居行业领军地位;卓群汽车连续五年获评中通、宇通“金牌供应商”,树立自主品牌品质标杆;元清机电攻克涡旋压缩机微米级加工工艺,产品远销俄罗斯、欧美等国家;鲁岳电机生产的起动机享誉国际,被商务部指定为国家“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重点企业核心层企业”;三信电子专注于生产高端汽车线束,产品主要服务于韩国起亚、现代汽车等品牌;博源节能自主创新的碳纤维转子获得TMC2024年度创新技术奖,并成功加入小米SU7供应商体系……
从“独木成林”到“热带雨林”,再到创新突围破解“卡脖子”技术,聊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生态正日趋完善。
聊城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通过深化链式创新机制,构建产学研融合创新矩阵攻坚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迭代升级。2024年,重点推动贞元车轮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热成型工艺和铸造技术方面达成合作;山东德海友利公司与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签订“有机硅皮革项目合作协议”……这些政府与企业“双向奔赴”的成果,为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面向未来产业竞争新赛道,聊城精准锚定主流车企战略布局,系统性重构产业链发展路径:加快培育新能源三电系统、智能线控底盘、智能关键零部件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力争形成整车带动效应。同时,加强针对性政策扶持,加快推进发动机配件、底盘配件、汽车线束等现有传统优势零部件向总成化、模块化升级,提高产业整体配套能级,实现传统优势零部件高端化转型。
从驶向安第斯山脉的中通新能源客车,到直供欧美头部车企的精密传动部件,聊城正依托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协同的双引擎优势,在新能源整车、智能传动、轻量化材料三大赛道,实现从关键部件国产替代到国际标准反向输出的跨越式发展,通过“链式创新联合体”模式重构产业链价值链,加速迈向千亿级汽车零部件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