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同甲
嵩泰两岳雄,黄运手相牵,鲁豫一家亲。4月12日,“两河之约 山河相会”鲁豫毗邻地区文旅协作促进交流会在阳谷县举行,东平、梁山、郓城、台前、范县、莘县、东阿、阳谷等两省五市八县共同签署《“两河之约 山河相会”鲁豫毗邻地区文旅协同发展机制》,携手开启鲁豫毗邻地区文旅协同发展新局面。
山东、河南两省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也是沿黄经济文旅的重要集聚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好客山东,厚重河南,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让山东和河南两省有着更为浓厚的情感联系。文旅方面,两省签订深化文旅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交通运输方面,两省围绕高速铁路、省际公路、陆海联动、航空枢纽等重点领域提出17条具体合作措施,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近年来,鲁豫两省坚持协同推进、陆海统筹、合作开放的原则,在交通互联、产业互补、区域合作等方面共同应对市场挑战,分享发展机遇,携手共谋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鲁豫毗邻地区文化一脉相承,文明赓续不辍。聊城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由黄河与大运河文明共同孕育而成,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2500多年的建城史,代表农耕文明的黄河文化与代表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在这里融合,被誉为“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近年来,聊城积极打造“书香聊城”“体育运动之城”,文化活力持续迸发,城市面貌不断焕新。
黄河水从三门峡奔涌而出,一过台前县便进入了阳谷境内。千年的璀璨文化,给阳谷这片大地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今的阳谷,高擎“两河明珠”的旗帜,以水为媒、以文为魂,正在黄河与运河交汇处绘就文旅融合的壮美画卷。
鲁豫交界地带,山水相连、文脉相通,虽已经双向奔赴却受限于行政区划。此次在阳谷县举行的“两河之约 山河相会”鲁豫毗邻地区文旅协作促进交流会,从签署协同发展机制到联合推介文旅资源,从非遗展演到体育赛事联动,这场“山河之约”的实质,正是“以河为媒、以文为桥”,让黄河与大运河的千年文脉成为区域协作的天然纽带,以文化认同消弭地域隔阂,以资源整合重构区域价值。本次“两河之约 山河相会”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以“传承、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文化资源为重点,共同推进鲁豫两省五市八县文化活动深入交流互动,纵深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化鲁豫毗邻地区文旅交流合作,推动两省资源共享、市场互动、文化交流、宣传推广,打造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典范。
阳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靖德云表示:“阳谷将充分发挥鲁豫毗邻地区文旅协同发展机制作用,以文为笔、以旅为墨,持续打造鲁豫毗邻地区文旅协作融合新亮点,共同推动黄河流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是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鲁豫毗邻城市在文旅市场和文旅产业发展上具有良好合作基础和巨大潜力。当前,聊城锚定“文旅兴市”目标,加速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加快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活动中,主办方诚邀各地朋友走进聊城、走进阳谷,感受“武松故里”的英雄豪情,体验运河古渡的烟火气息,品味阿胶、葫芦等“城市伴手礼”的匠心之美。未来,两省五市将持续加强景区联动、线路共推、惠民政策互享,充分发挥文化交流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开展务实合作,携手打造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新样板,合力谱写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文旅新篇章。
当黄河与运河的波涛激荡出协作的浪花,从黄河之畔到水泊遗存,从红色沃土到康养胜地,鲁豫毗邻地区正以文化为舟、以产业为桨,书写传承两河文化“1+1>2”的故事,共同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这场“两河之约 山河相会”的“双向奔赴”,正在书写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