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温情守护童真 真情托举希望 ——冠县379名“萱草妈妈”结对关爱困境儿童 2025年04月14日

■ 本报记者 马永伟 陈彩红

本报通讯员 田思秋

“梁妈妈,我拿到奖学金了,回家给您带礼物!”4月11日一早,“萱草妈妈”梁艳接到了一个来自沈阳大学的电话,电话那头,男孩的声音满是喜悦。这通特殊的报喜电话,让3年来持续帮扶困境少年小智的梁艳眼眶湿润。

小智于2024年考入沈阳大学,今年又斩获奖学金。这一事例,正是冠县妇联创新推出的“萱草妈妈”志愿服务项目显著成效的生动写照。5年来,冠县妇联已累计招募379名“萱草妈妈”,为全县412名困境儿童搭建起“1+N”关爱网络,以温情守护童真、用真情托举希望。

萱草的花语是“想妈妈”,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自2020年起,冠县各级妇联在辖区内深入摸底调查,对父母常年外出务工、离异、患病、服刑等原因导致的困境留守儿童进行统计。调查发现,这些孩子普遍面临生活保障匮乏、情感关怀缺失、学业推进困难等难题。为打通困境儿童帮扶的“最后一公里”,冠县妇联创新推行“妇联主导+社会协同”的“萱草妈妈”志愿服务模式,构建起动态管理数据库,并依据“属地优先、专业匹配”原则,组织妇联干部、机关工作人员、教师、法官、心理咨询师等行业女性志愿者与困境儿童精准结对帮扶。“我们实行‘三个一’工作机制,即每周一次电话交流、每季度一次家访、每半年一次主题活动。为实现更优质的关爱帮扶,专门设计了《萱草妈妈帮扶日志》,同时组建专家督导团队,定期为志愿者开展心理辅导技巧、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专业培训。”冠县妇联主席齐红梅介绍。

“萱草妈妈”和孩子的故事始于共读一本书、共进一次餐、共踏一次青、共观一场电影……“王阿姨,今天我读的是《昆虫记》。”“萱草妈妈”王苗每晚8点都会准时收到小军的微信语音,分享他当天的读书体会。在冠县烟庄街道七里社区家长学校,心理咨询师梁艳常用沙盘游戏为10岁的小宇做心理疏导。这个因父母离异变得沉默寡言的孩子,经过长达半年的专业干预,内心世界逐渐被打开。“每个孩子都有专属的《成长档案》,我们会根据其性格特点、家庭状况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梁艳向记者展示的档案里,详细记录着小宇的绘画治疗进展、学业辅导计划和营养改善方案。

据统计,自“萱草妈妈”项目启动以来,冠县重点对留守、困境等特殊家庭展开走访,完成特殊家庭个案辅导70余例。该项目不仅给予儿童物质上的支持,更让孩子们的性格越发自信阳光。

每逢暑假,冠县清泉街道东三里社区的家长学校便充满欢声笑语,十多位“萱草妈妈”带领结对儿童参与“暑假成长营”——大学生志愿者辅导作业、非遗传承人传授剪纸技艺、家庭教育指导师开展法治安全教育、“萱草妈妈”与孩子们一同蒸花饽饽,让孩子们度过欢乐又充实的假期。

冠县妇联围绕集中帮扶服务、家庭教育服务、募款捐物服务三大主题,构建起多元关爱机制。截至目前,已组织红色研学、圆梦微心愿、非遗文化传承等集体关爱活动100余场,举办父母课堂、隔代育儿等家庭教育讲座600余场,开展“齐鲁润春蕾”公益募捐活动,累计募集资金73余万元,资助困境女童212人。

奉献爱心,不仅是物质帮扶,更是精神的传递传承。21岁的大学生萌萌曾是首批受助对象,如今,每逢寒暑假,她都会主动返乡担任“爱心姐姐”。“梁艳妈妈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予我温暖,让我从厌学转变为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现在我想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在她辅导的留守儿童中,已有3人考入重点高中。这种“受助—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环,正在冠县如燎原星火般蔓延,温暖着这片大地。

明媚阳光下,新建的县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正在紧张装修施工。齐红梅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萱草妈妈’品牌建设,依托5个妇女儿童活动中心、295个社区(村)家长学校、9个爱心妈妈驿站三大阵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