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凤春
春耕养身,春耕润心。春风轻柔地吹醒了沉睡的万物,也撩动了人们心底那一抹对知识的渴望,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天,春耕与春读,都孕育着人生的收获。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是翁森的《四时读书乐》。春天是大自然的新生季,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温暖的光线仿佛带着魔力,将文字都映得熠熠生辉,翻开书本如同踏入一片崭新的土地,每一个字都是一颗希望的种子,等待着我们去播撒、去耕耘。春读更具独特的魅力,冬读多是在寒冷中寻求温暖与慰藉,侧重于知识的汲取和心灵的宁静;夏读往往伴随着蝉鸣和炎热,需更多的耐心和专注去抵御外界的干扰;秋读则多了一份收获的喜悦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书中品味人生的起落。春读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和无限的可能,读书时的心境也更加开阔、积极,仿佛能与万物一同生长。
熊伯伊有《四季读书歌》,对春读写道:“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劝人珍惜春光,莫负读书好时光。春耕看节气,春读讲时节。农民不会错过春耕佳期,读书亦不能错过春天的最佳节点,春天里人的思维更加活跃,想象力更加丰富,对知识的吸收也更加高效。可以选择启迪心智、激发创造力的书籍,让其在心中种下智慧的种子。多阅读些经典文学作品,感受大师们的思想魅力和文字功底,如同在肥沃的土地上播下优质的种子,假以时日,必能茁壮成长。
“四时勤阅心方静,万卷深研智渐彰。”读书的过程恰如春耕中的翻土、播种、灌溉、施肥。阅读探寻知识如同翻土一般,打破思维的禁锢,开拓新的视野,每次对新知识的理解和领悟都是一次播种的过程,将知识的种子植入我们的脑海。而反复的阅读和思考则如同灌溉和施肥,让种子不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春读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就像春耕时会遇到恶劣的天气和病虫害一样,有时可能会对书中的内容感到困惑不解,如同面对贫瘠的土地不知如何耕种;有时,可能会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无法集中精力读书,如同春耕时遭遇自然灾害的侵袭。然而,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在知识的田野上收获丰硕的果实。
“我闻翰墨香如许,读书不觉已春深。”春光美,菜根香,读书滋味长。手执一卷书,漫步在春光里,举手投足间,书香满怀;俯仰之间,虫鸟呢喃。民国医生学者的“读书歌”与元代翁森的“读书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尽了春天读书的种种乐趣,古人春读的诗文还有很多,如“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寥寥数语,就把春日读书的底蕴和美妙诠释得淋漓尽致。南宋叶采的“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窗外麻雀跳动的影子,穿行在书案上;飞舞的杨花,飘落在砚池上。悠闲地坐在窗下读书,竟不知春天已逝去多时,把沉浸在春天读书之趣,写得活灵活现。
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事务缠身,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然而,春天的到来仿佛是大自然给予人们的提醒,让人们停下匆忙的脚步,静心享受读书的乐趣。人们可在清晨公园的长椅上,沐光而读,也可在书房的灯光下伴一杯热茶,沉浸书中,忘却一天的疲惫。春读如春耕,是一场与大自然同步的心灵之旅,是一次对知识的虔诚播种。春天里让我们拿起书本,走进知识的田野,用心去耕耘,用爱去浇灌,让生命在知识的滋养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抬头窗外,春暖花开,正是读书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