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白文斌 通讯员 周超 刘越超) 4月16日,茌平区肖家庄镇中国圆铃大枣生态园内一派繁忙景象。不同于传统农田耕作,这里的“枣田公社”正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枣树与菜园认领”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变身“都市农夫”,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以前,孩子以为蔬菜是从超市‘长’出来的。今天认领了一块地,能让他见证作物生长过程了。”游客刘盼盼带着孩子在“瓦尔登营地”签下认领协议后感慨道。如今,像刘盼盼这样热衷“云种地”的城市家庭不在少数。据“枣田公社”负责人郭学亮介绍,自认领活动推出以来,有200余人绑定长期会员,通过线上监控系统远程参与农耕。线下体验采摘、种植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为提升认领体验,“枣田公社”构建了“全链条”服务体系。组织专业农技团队提供枣树修剪、播种灌溉等“一对一”指导,线上平台实时直播作物生长动态,确保“都市农夫”即使足不出户也能“云养地”。“我们依托圆铃大枣原产地的资源优势,把农田变成可互动、可分享的‘沉浸式课堂’。”郭学亮表示,这一模式不仅为周边农户新增了20个就业岗位,还带动了枣制品、有机蔬菜等农产品的溢价销售。
近年来,茌平区肖庄镇以“农旅融合”为抓手,深挖“红绿白彩”特色产业潜力。“红色研学、绿色生态、白色农产品加工、彩色民俗文化,共同构成了我们的文旅融合矩阵。”肖家庄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刘超介绍。茌平区通过盘活闲置农田、整合文化资源,构建“生态为基、产业为核、文旅为翼”的发展模式,将传统农业升级为“可触摸的文旅经济”,不仅留住了乡土文化根脉,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