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敏
本报通讯员 刘建春
“最近几年,我们通过‘小马扎议事会’解决了辖区10多个老旧小区的供暖难题。”4月16日,东昌府区柳园街道育新社区工作人员曲艳霞指着照片里坐着马扎的居民感慨。画面中,家属院的空地上,社区干部、供暖公司工作人员和居民围坐在一起,“露天协商”供暖改造方案。如今,那些年年盼着供暖的老旧小区,冬天室内都能温暖如春。
“小马扎议事会”不仅解决了辖区供暖问题,还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为居民深度参与社区事务架起了沟通桥梁。不仅环境卫生、老旧小区改造、文化活动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得到解决,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纠纷也迎刃而解,其中包括6个小区193户居民的房产证遗留问题,2个小区商业“一户一表”用水改造,部分商户天然气改造,棉厂家属院用电改造等。
育新社区以“小马扎议事会”为基础,构建了精细化的“马扎协商模式”,创新推出了“马扎+”,挖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社区工作者和居民骨干,为社区自治筑牢根基,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治理品牌。
“小马扎议事会”是柳园街道首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案例大赛暨“柳园20品”发布会上的经典案例之一。“柳园20品”包含3种治理模式、5个工作法、12个攻坚克难案例,覆盖各类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基层智慧的结晶,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操作指南。
近年来,柳园街道持续加强与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江苏师范大学)基地、全国百强社工机构乐仁乐助合作,成立街道治理研究院,围绕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治理”开展研究。在治理体系构建、基层人才培养、社会组织孵化、议事平台搭建、协商自治创新、工作品牌培树等方面积极探索,先后举办社区书记技能大赛,开展社区工作者“诊所式”教育,实施社区能人培力工程,创建和美邻里文化,创新“有事来聊”协商议事等既具聊城特色、又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党建引领、专业赋能基层治理工作路径,并取得丰硕成果。
“柳园20品”不单单是数字的叠加,更是理念、方法和成效的深度融合,其内涵可概括为三组关键词:“党建引领、多元共治”“问题导向、精准破题”“系统集成、长效赋能”,不仅追求解决一个问题,更注重形成一套机制。
在专业社工指导下,柳园街道通过对“柳园20品”的持续打磨,形成一套从案例到工作方法,再到模式和品牌的“经验萃取”机制,将零散经验提炼为标准化的工作方法,真正实现授人以渔。
“基层治理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柳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磊表示,街道将进一步联动高校智库、社会组织、企业资源,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动更多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方案,为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围绕“一老一小”、环境整治、就业帮扶等十大领域,推出“民生微实事”清单,用“小切口”推动“大变化”,让居民的笑容成为治理成效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