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亚杰
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科学防癌,健康生活”的主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这场关乎生命健康的持久战中,聊城市肿瘤医院作为鲁西地区肿瘤防治的“主力军”,近年来通过中医药传承创新、早筛早诊体系建设、微创介入技术突破及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为区域肿瘤防治工作注入强劲动力,谱写出守护生命的时代篇章。
岐黄新韵
中医药抗肿瘤的守正创新
在当代肿瘤治疗领域,传统医学正焕发新的生机。聊城市肿瘤医院中医肿瘤科副主任医师闫琳的诊室里,一例胃癌患者的诊疗记录印证着中西医协同治疗的独特价值。
“当时一位患者确诊胃癌后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免疫联合化疗后一直应用免疫药物维持。来诊时诉胃脘部不适,口唇反复疱疹破溃,特别痛苦,当时复查CT提示病情稳定,但血液学肿瘤标记物的癌胚抗原水平却在持续缓慢上升。”闫琳清楚记得,当时病人和家属比较纠结也比较紧张。随后,她通过望闻问切,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为其开具了7味药的甘草泻心汤,服药后患者各种症状明显好转,体重增加,连续服药3个月后来院复查发现癌胚抗原水平较前下降,患者特别高兴,现在仍在继续服用中药,复查各项指标也非常稳定。
“西医是看‘人的病’,中医是看‘病的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选择。”闫琳说,“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肿瘤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但其实,随着医学的发展,部分肿瘤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可以治愈或者有效控制病情的。”
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类似肿瘤病症“积”的记载,并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观点和“扶正固本”的治疗思想。此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体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录了众多具有抗肿瘤功效的草药。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病根源在于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
“中医药治疗肿瘤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多样的特色疗法,如中药汤剂内服、针灸治疗、耳穴压豆、中药敷贴等。”闫琳介绍,“我们将中医药治疗与现代医学手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手术后,中药可助力患者快速修复脾胃功能;放疗期间,能减轻射线对皮肤、黏膜的损伤;化疗期间,可缓解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对于晚期肿瘤患者,中医的辨证施治能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实现‘带瘤生存’。”
新时代,中医药抗肿瘤领域正处在从经验医学向精准医学转变的关键阶段。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诊疗方案为全球肿瘤防治提供了更多的医疗选择。
关口前移
肺癌防治的精准突破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与死亡率‘双第一’的‘头号杀手’,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4月15日,聊城市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宋庆平说。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肺癌病例超106万,死亡超73万,占全部癌症死亡病例的1/4以上。因此,肺癌的科学预防与应对至关重要。
“肺癌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早’。”宋庆平呼吁。对于高危人群,即年龄≥40岁,且有吸烟≥20包/年、长期接触二手烟、职业暴露史、慢性肺部疾病、直系亲属有肺癌家族史等任一危险因素的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相比胸片,LDCT能发现毫米级小结节,早期肺癌检出率提高20%以上,5年生存率可达80%—90%。
预防肺癌,要记住5条“黄金法则”:立即戒烟,吸烟者肺癌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30倍,戒烟10年,风险可降低50%;远离污染,减少油烟吸入、雾霾天戴口罩、避免装修污染;增强免疫力,每周运动3次,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果;重视“肺结节”,体检发现结节需遵医嘱定期随访;做好情绪管理,乐观心态是防癌良药。
在治疗方面,早期肺癌可治愈,晚期治疗也有突破。日前聊城市肿瘤医院胸外科联合影像科、肿瘤科等多学科,针对肺结节、早期肺癌等开展了MDT下以单孔胸腔镜微创精准个体化规范诊疗。单孔胸腔镜技术仅需3—4cm切口,创伤小、恢复快。基因检测指导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可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期。
近年来,在学科带头人、副院长苗朝良的带领下,科室主任宋庆平、副主任姜峰带领团队钻研技术,致力于胸部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同时,市肿瘤医院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进行合作,成立陈海泉教授工作室。陈海泉教授是著名的胸外科专家,在国际上首创“肺癌微创3.0”理念(微创手术+器官保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尽可能地“少切肺”和“保留正常淋巴结”,改写了世界肺癌诊疗指南。主导制定2023年全球首个《AATS肺部磨玻璃结节管理国际专家共识》。2023年牵头制定AATS磨玻璃结节诊治全球共识。2024年研发肺癌AI影像诊断系统DeepLung—Nodule(敏感性96.2%)。
在陈海泉的指导下,聊城市肿瘤医院胸外科开展了肺叶袖状切除术、剑突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三维重建下精准肺段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在技术、理念、诊断、治疗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取得进步,学科优势与特色日益凸显,让患者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国内顶级的医疗服务,切实筑起护佑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实屏障。
微创革命
介入治疗的范式变革
从传统手术到针尖上的艺术,医院肿瘤微创科的技术演进诠释着医学进步的真谛。自2000年开展首例超声引导介入治疗以来,团队已完成3000余例实体肿瘤消融治疗。聊城市肿瘤医院肿瘤微创科副主任徐超介绍,微创介入技术是医生在医学影像设备的监视和引导下,准确定位病灶位置,利用各种针具及导管经皮肤、血管或自然腔道精准导入靶目标,完成经皮穿刺活检、置管引流、微波消融等各种微创操作。简单来说,就是以针代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减轻部分患者做大手术的痛苦,减少住院时间和经济负担。
例如,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部分结节可通过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只通过一根牙签一样细的消融针就能治愈,还能保持颈部美观,避免患者终身服用优甲乐药物。医院通过不断探索,改进技术提高肿瘤治疗疗效。采用CT/MRI与超声融合成像技术,提高了超声显示困难的小肝癌微波消融成功率;采用人工腹水技术提高子宫病变消融效果,减少并发症;采用微波消融与TACE联合治疗较大肝癌等,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与传统外科切除手术相比,介入治疗无需开刀,通过“灌”“堵”“烧”“照”等微创治疗技术,直接作用于肿瘤,创伤小,对正常组织损伤小,病人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尤其适合晚期肿瘤患者、多发转移患者或肿瘤较大患者,通过分次逐步杀灭肿瘤,减轻了病人的疼痛和经济负担。
近年来,该院先后开展了30余项介入诊疗技术,在多种肿瘤的介入诊疗方面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这种“以针代刀”的治疗革命,正在重新定义肿瘤诊疗的边界。
体系重构
全周期防治的聊城实践
“从预防到康复的全周期管理,才是破解肿瘤困局的关键。”聊城市肿瘤医院肿瘤科主任徐文达说,“癌症虽然是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但随着现代医疗水平和设备的不断进步与完善,癌症已不是不治之症。”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早发现早治疗能够得到治愈,即便不能完全治愈,也可通过现代医疗措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徐文达从事肿瘤防治工作30余年,他从临床工作经验中深刻体会到,肿瘤的预防非常重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肿瘤疾病的关键。
目前,聊城市肿瘤防治形势严峻,肺癌、乳腺癌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肿瘤疾病的诊疗较前些年更加规范、科学,诊疗手段更加丰富、精准,早期癌症治愈概率和5年生存率都有了大幅提高。徐文达提醒,人们过了45岁之后最好每年体检一次,这是让癌症更早被发现的关键。
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预防癌症要采取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保持生活规律、饮食规律,保持心情舒畅,早睡早起,适当进行锻炼,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肉类和煎、炸、烧烤、熏酱的食物。
近年来,聊城市肿瘤医院癌症筛查中心秉承“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会”的理念,强化临床筛查,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和癌症。医院在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都有特色,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存质量。20世纪90年代,医院引进全市第一台放疗设备——钴60治疗机,2021年和2022年,又分别引进国内外先进仪器直线加速器、后装治疗机(全市唯一)等,具有多种主流放射治疗技术优势。
从传统医学智慧到现代科技突破,从个体化治疗到群体防控,聊城市肿瘤医院正以创新为笔,以仁心为墨,在肿瘤防治的宏伟蓝图上描绘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