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任焕珍 梁杰 牛雪月) “我和同学们一起种下了一棵棵小菜苗,心里非常高兴。看似简单的劳动,却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每一棵菜苗都有自己的生长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培养,就像我们一样,要踏实、勤奋、有耐心,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顺利前行。”4月17日,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王高博分享上春耕特色课的感受。
近日,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种植区,师生们种下一棵棵小菜苗,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耕实践活动。这场充满春意的“挥汗之旅”,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农耕的乐趣,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到劳动的价值。
活动现场,来自茌平区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春耕的方法和管理技巧,包括如何翻地、开沟、覆膜、栽苗、点种等。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孩子们信心满满地走进菜园,有模有样地翻土、播种、浇水,忙得不亦乐乎,沉浸式体验春耕带来的快乐。
据了解,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拥有1440平方米的种植区域,学校巧妙地将农耕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领悟劳动的价值,培养坚韧的品质,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意。这片种植区域已成为该校独特而生动的教育课堂。
在茌平区金牛湖学校,劳动教育以一门课程的形式出现在课程表上。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途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育人目标。
劳动技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茌平区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持续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活动,让劳动教育融入日常,增强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引导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好品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