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练习武术
■ 文/图 姬翔 梁明泼
体育教师变身“功夫大师”、课间操升级为“武术操”、武术课纳入体育课……近年来,聊城高新区聚焦文化铸魂,大力推进武术进校园,激发武术运动新活力,全区中小学11所学校,一万余名学生参与习武健身。长拳、少林拳、梅花拳、南拳、24式太极拳等优秀拳种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冲拳、架打、砸拳、震脚……”走进高新区实验小学阳光大课间,2000余名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练习少林拳。他们时而插步翻腰,时而抡臂砸拳,时而歇步亮掌,娴熟有力的动作配合声如洪钟的“吼哈”之声,“武林高手”的架势呼之欲出。该校自2018年起便开设了武术校本课程,经过几年的专业培养,一批“小武术师”脱颖而出,在多个省级、国家级武术赛事中获奖。实验小学校长魏法立表示,学校把武术作为学校的发展特色,并将“以武育德、以武育智、以武健体、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武术教育的宗旨,走武术特色发展与立德树人相结合之路,以武术特色促进立德树人。
“宽容、忍耐、坚强,都是武术精神的体现。”在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全国武术冠军、国家级运动健将丁海娟老师在教授学生初级长拳,30余年习武生涯,10余载传授之路,一直在为武术的普及与传承奔走。家长李女士对第二实验小学开展武术教育赞不绝口:“我家孩子上武术课成就感满满,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都得到了提高,还在学校的武术比赛中获了奖。”
在高新区深圳路小学,梅花桩拳已经普及了七个年头。学校开设梅花桩拳特色课程、武术社团课,组建武术队,以武术课堂、特色课程为抓手,辐射到全员武术操的“学、练、赛”,形成了以“校”为本的特色课程,同时构建了“一课一操一赛”的教学新体系。深圳路小学校长宋德敏表示:“作为中国武术协会委员、武术段位六段的梅花桩拳传承人,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怎么样才能把中华武术发扬光大,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如今,武术习练已经成为该校的日常常规,全校师生在武术熏染中形成克已正身、宽厚谦让的武德修养与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
高新区武术进校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校园“活”起来,学生变的阳光自信,精气神更足。“武术进校园的创新之举,打破了传统体育课程的框架,赋予了校园体育更多文化底蕴与地方特色。”高新区教育和体育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全区中小学“习武练武、崇尚武德”的氛围日渐浓厚,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合格率等指标明显提升。
少年强,则国强。高新区把武术运动作为深化体教融合、引领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充分发挥武术项目所特有的文化与教育功能,使青少年在武术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文化传承为己任,持续深化武术进校园工作,为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贡献高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