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麦椒套种 一地双收 2025年04月23日

■ 本报记者 白文斌

本报通讯员 陈楠

4月21日,在阳谷县高庙王镇柴庄村的麦椒套种基地里,抽穗的小麦随风摇曳,为垄间嫩绿的辣椒幼苗支起一片“凉棚”。这种“麦椒双收、一田两季”的生态套种模式,既破解了传统连作障碍,又借助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动农业向高效集约化转型。去年,该基地创下小麦亩产1000斤、干辣椒超800斤的高产纪录;今年,随着机械化作业全面推广,辣椒单产有望再提升20%,为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

小麦辣椒互补共生

柴庄村的麦椒套种模式巧妙利用两种作物的生长周期差异,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小麦抽穗期正值辣椒幼苗移栽后的脆弱阶段,小麦植株形成的天然“遮阴棚”能有效减少强光直射和土壤水分蒸发,为辣椒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小麦与辣椒轮作打破了单一作物连作导致的土壤病原菌积累,显著减轻辣椒重茬病害,形成“以粮护椒、以椒养地”的生态循环。

“过去种辣椒怕重茬,产量总上不去。现在套种小麦后,病害少了,土壤也更有活力。”当地农户方德生感慨道。2024年,该基地小麦亩产达1000斤,与全国平均亩产持平;干辣椒产量则突破800斤,远超传统单作辣椒亩产300—500斤的水平,土地综合效益大幅提升。

机械化助力降本增效

今年,阳谷县进一步推广辣椒全程机械化作业,以科技手段破解传统种植中的人工成本高、保苗率低等难题。阳谷先运辣椒专业合作社率先引入“种子丸粒化”技术,用营养物质包裹辣椒种子,使其大小均匀、抗逆性增强,适宜机械化精量播种。

“采用丸粒化种子与新型农机配套作业,可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覆膜等工序,使保苗率提升20%,人工成本降低60%,辣椒亩产再增20%以上。”合作社理事长方先运算起了经济账。记者在田间看到,覆膜机一次性完成起垄、铺膜和压土,地膜下精准播下的辣椒种子与肥力带仅隔5厘米,既保水保温又抑制杂草,机械化作业让种植效率和精度成倍提升。

打造粮经协作样板田

麦椒套种模式不仅让“一田两用”成为现实,更在稳粮基础上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按当前市场价估算,每亩地小麦收入约1300元,干辣椒产值逾6000元,综合收益是传统单季作物的3倍以上。此外,机械化推广大幅降低劳动强度,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务农。

目前,该模式已纳入全县农业现代化推广计划,未来将通过合作社示范、技术培训和政策扶持,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打造黄河流域粮经作物协同发展的样板田。“我们既要端稳粮食饭碗,也要鼓起农民腰包,让生态农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高庙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世凯说。

阳谷麦椒套种模式通过作物协同和机械化创新,为集约利用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可行路径。眼下,小麦、辣椒的茁壮成长,让这片土地实现了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谱写着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