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白文斌
4月23日清晨7点,冠县优然牧业的牛舍里,一头头奶牛正排队走上转盘式挤奶机。随着真空管有节奏地工作,新鲜的牛奶源源不断流入储奶罐。这里没有传统牧场的异味与嘈杂,取而代之的是依托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并智能调控温湿度的光照系统,以及光伏板下“绿电自用”的现代化场景。
牛舍内,传感器24小时监测奶牛的活动量、反刍次数等数据,挤奶过程中可同步完成奶牛健康体检,并将每头牛的生产指标实时上传至管理系统。“过去靠经验,现在靠数据。”场长何瑞介绍,物联网技术让牧场管理精准度提升40%,7200头奶牛的年均单产达12吨,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0%。
牧场的“绿色基因”同样亮眼:7.3万平方米的光伏顶棚年发电1400万千瓦时;牛粪经厌氧发酵转化为沼气发电,沼渣制成有机肥反哺农田,形成“牛粪变电力、秸秆变饲料”的循环链。“绿色基因”不仅让牧场年减排二氧化碳数万吨,还带动周边村庄流转土地3000余亩,让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
“每月工资5000元,还能照顾家里。”辛集镇洼刘村村民刘青池在牧场担任挤奶工,她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优然牧业为当地提供140余个岗位,人均年收入6万元,许多村民从“靠天吃饭”转为“靠技术吃饭”。辛集镇党委副书记双文霞表示,牧场落地后,全镇新增物流、饲草种植等配套产业,智能化养殖技术辐射到周边30余家中小养殖户。
冠县的“牛经济”不止于养牛。冠县是伊利、蒙牛等大型乳企的核心奶源基地,优然牧业日产鲜奶120吨,直供全国市场;本土企业优一牧乳业则深耕低温乳制品赛道,自主研发30余种酸奶,通过20家鲜奶吧门店占领区域市场,年销售额突破4500万元。“我们要打造‘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优一牧乳业董事长孙书国透露,该企业正与聊城大学合作建设实验室,未来将融合农耕文化研学、休闲观光,探索“文旅+农业”新模式。
“项目从落地到投产,政府全程‘保驾护航’。”何瑞感慨。冠县近年投入超千万元完善牧场周边水电路网,并争取到奶牛政策性保险、良种补贴等扶持政策。冠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薛涛表示,将推动存栏量突破万头,支持企业建设智慧牧场、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力争三年内奶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
目前,冠县奶牛存栏量达0.93万头,同比增长56.7%,带动上下游就业超2000人。作为畜牧大县,冠县正以科技为引擎,让传统奶牛产业焕发新生,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