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兆宪
三和纺织的智能工厂里,数字化织机如钢琴键般跃动,将一匹匹印花布编织成非洲市场的“东方霓裳”;中通客车生产线上,出口智利895辆纯电动客车订单剩余批次车辆,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富沃德复合材料生产车间内,一条条生产线快速运转,一卷卷精品板材“整装待发”……进入二季度,我市各行各业进入“满格”生产状态。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制造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以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牵引,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围绕12条重点产业链,深入实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纵深推进产业链链长制,着力构建“453X”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加快建设“六个新聊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企成链 聚链成群
产业协同发展的“聊城实践”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在“链”上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强化链条提升,是我市实现产业突破的重要策略。
链长制是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为目标的产业组织模式创新。近年来,我市强化“链式思维”,坚持产业集聚导向,围绕黑色金属加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深加工等12条重点产业链,健全“链长+链主+链创”协同机制,立足特色优势产业,精准拉伸产业链条,“聚企成链、聚链成群”的特色产业格局加速形成。
链长组织协调、链主导航引领、链创协同攻关,我市产业集群蓄势待发——
时风集团持续领跑细分市场,其低速货车产销量稳居全国同行业榜首;高新区凭借鲁西化工资源优势,招引广东神鹰塑料集团聚碳酸酯新材料项目落地,实现绿色化工产业的链条延伸;临清兴拓液压机械与江苏大经集团、苏州丰达瑞签订年产6万吨缸筒、活塞杆制造及5万套电动缸制造项目,为液压装备智能化升级注入新动力……
为扎实用好链长制“关键一招”,我市多次召开全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明确链长制重点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对各县(市、区)、市级各产业链专班、要素保障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月调度、月通报,让每项工作都能够实起来、落下去、见真效。2024年,我市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企业400家;3个集群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居全省首位;冠县镀涂钢板产业连续3年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零的突破。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2个产业突破千亿规模,绿色化工、绿色建材、黑色金属加工等3个产业超过5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同比增长17.2%。
巡链问需 诊链开方
破解产业桎梏的“聊城智慧”
链长制的内核是以有为政府的精准服务,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创新力,提高整条产业链的运行效率,从而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4月17日,市装备制造产业链在高唐县开展市级重点工业企业督导调研暨装备制造产业链巡链活动。活动中,担任该产业链链长的市政协领导先后走进时风绿色能源产业园、联盛电子设备和纷美包装,详细听取企业负责人关于规划设计、投资规模及投产计划的汇报,询问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需求,并督促各职能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帮助企业降成本、拓市场、强链条,营造更优营商环境。
“巡链”的脚步遍布车间,“诊链”的良方直击痛点。近年来,我市围绕各重点产业链,持续开展巡链诊链活动,“一链一院”“一链一行”有效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绿色诊断+改造提升+示范创建”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模式获工信部宣传推广,形成了以“问链巡链诊链”促“延链补链强链”的良好局面。
从“串企成链扩面”到“问链巡链诊链”,链长制已成为我市制造业强市建设的“金引擎”。
4月20日,浪潮聊城智能生产基地投产仪式暨首台计算机下线活动在高新区聊城高端智能装备信息产业园举行,标志着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对加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群集聚、推动产业层级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日,在该区还举办了2025聊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合作大会,吸引全国90余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代表参会,现场签约重点合作项目13项,总金额达80亿元。
高新区大刀阔斧引项目、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探索与实践,正是我市以链长制为牵引,为落地企业提供全周期保障,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构建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动缩影。
一个个补链强链项目落地开花,一条条产业链延伸完善,链长制的实施,正在重塑聊城的产业生态和工业版图。“作为链长制工作牵头部门,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深化市县联动、部门协同、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优化提升链长制工作机制,发挥链长作用、落实专班责任、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强力助企纾困解难,以‘链式思维’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二级调研员葛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