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颖
本报通讯员 王晨
“统战部组织的活动,氛围轻松活泼,大家可以互相启发,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4月26日,说起参加青创小组团建活动的经历,临清市明德中学教师罗雪晨还有点意犹未尽。
近日,在临清运河畔的“知YOUNG工坊”内,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15名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参加了首场沉浸式团建活动,围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盘活城市闲置空间”“非遗年轻化”三大文旅议题,展开“头脑风暴”,现场碰撞出12条助推城市发展的“金点子”。临清市知联会还特别邀请文旅行业专家,为青年创意“把脉问诊”。
“临清的古民居是运河文化的活化石,古民居保护不能停留在房屋修缮层面,更要激活其生活属性。”聊城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吕大军建议,建立古建筑数字档案库,利用VR技术开发“云上游古巷”小程序,实现线上保护与线下体验联动。
“当前,国棉1960·文化创意园已取得初步成功,成了备受游客欢迎的打卡地之一,是不是可以进一步开发,将其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临清运河IP,就像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河南万岁山等。”针对临清城区的闲置厂房和低效用地,临清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李依琳提出“工业锈带”变“文旅秀带”的方案,在保留原厂房、机床部件等工业符号的基础上,植入运河主题咖啡馆、文化博物馆等。作为95后女企业家,李依琳还从商业运营方面提出建议:“可以选择较大空地作为露营区,设置草坪剧场、非遗夜市和主题灯光秀等,实现空间价值最大化。”
“要让非遗年轻化,一是要让传承人年轻化,二是要让受众年轻化。”临清市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王迎秋提到,年轻人乐于感受、长于社交,以临清贡砖等非遗技艺为核心,把非遗和生活用品、文创产品结合,打造“看得见、带得走”的文化符号,吸引年轻人去体验,在感受中产生兴趣,自动加入非遗宣传队伍。
“青年们的建议既有情怀又有商业思维,但要注意将创意根植于临清的文化基因。”临清市京剧团团长马士利在点评时指出,古民居开发要避免“千村一面”,切勿忽略保护、盲目创新。
“我们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青创小组作用,以党建铸魂、实践育人、咨政聚神为总基调,搭建‘创意孵化—资源对接—成果转化’全链条平台,引导广大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在服务大局中主动作为、彰显担当,将青年智慧真正转化为临清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临清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郑中华表示,“为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智库优势,临清市委统战部已建立‘金点子’转化清单,将多条建议纳入重点调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