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时代强音 ——我市广大劳动者大力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2025年04月30日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于新新

东昌湖畔,垂柳蘸水写意;光岳楼前,砖瓦镌刻匠魂。从运河纤夫号子的历史回响,到现代工厂机床的铿锵节奏,聊城人的掌心始终攥着汗水的温度。

聊城处处洋溢着奋斗的气息与劳动的热潮。从坚守岗位、精益求精的一线工人到勇攀高峰、创新创造的科研尖兵,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到敢于拼搏、勇立潮头的企业家……广大劳动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的坚实力量。

致敬奋斗者

实干挥笔书写时代答卷

去年以来,聊城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坚持和深化市委“6293”工作思路,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健向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每一个成绩,都是万千劳动者以实干精神镌刻的发展年轮。

劳模群体作为劳动者中的杰出代表,其多元构成与先进特性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活力。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市高规格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劳动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此次受表彰的劳模既有纺织一线的车间职工,也有科研攻关的技术骨干;既有活跃田间地头的新农人,也有坚守三尺讲台的教育者。此次表彰大会不仅是对全市广大劳动者的认可,更是对“劳动最光荣”价值导向的重申,在全社会凝聚起尊重劳动、崇尚创造的共识,为聊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头雁领航

先锋聚力传递精神火炬

当前,时代发生着深刻变革,劳动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但劳动的价值、劳模精神始终熠熠生辉,劳模始终是广大劳动者最好的教科书。

全国劳动模范、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杰,带领团队构建“药品+健康消费品”双轮驱动模式,持续完善“一中心三高地+N联合”研发体系,推动阿胶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该企业入选工信部数字领航企业实践案例,荣获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金奖。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企业发展的肯定,更是程杰劳模精神的生动体现。

“头雁效应”激发群体活力。市总工会以建立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为契机,加快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双链推进,挖掘产改示范企业30余个,辐射带动万余名产业工人素质提升。莘县公安局燕塔警务工作站创新“星空护学”模式,设立夜间流动岗,保障师生安全,相关经验被省公安厅推广。

青年劳模崛起成为新亮点。全市“85后”“90后”劳模不断涌现,他们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勇挑重担,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风采。冠县柳林镇大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本凯,引领村民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平凡筑梦

匠心深耕绽放奋斗荣光

平凡铸就伟大,劳动绽放荣光。

莘县福妹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妹书带领乡亲们将“小菜篮”做成亿元产业,“网安卫士”刘洪伟用数字盾牌守护网络安全防线,“森林卫士”王吉贵三十载扎根林场构筑绿色屏障,“财政尖兵”张学林以专业智慧筑牢民生保障基石……这些来自不同战线的奋斗者,以工匠精神深耕岗位沃土,用实干担当书写时代答卷,在看似平凡的坐标上绽放出璀璨的人生华章。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当前,聊城正处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全市人民的劳动热情与创新活力,为促进聊城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聊城广大劳动者用汗水诠释着“劳动最光荣”的深刻内涵,在劳模精神的引领下,这座“两河明珠”城市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用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