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凯
4月28日,在兴华路小学的操场上,一群学生迎着阳光奔跑射门;在聊城六中的排球场上,一记势大力沉的扣杀赢得阵阵欢呼;在聊城市实验小学的体育课上,学生们挥动跳绳,轻盈跳跃,体育教师手中平板与每个人的跳绳智能连接,清晰地显示出每个人的运动数据……
在孩子们挥洒汗水,尽情运动之时,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工作推进会。“要真正让学校体育扎得住根、挺得起腰、树得起魂,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笑得更开心。”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学成在会上的发言掷地有声。
随着《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强健计划 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正式落地,东昌府区以“五大行动”为引擎,构建覆盖全域的体教融合新生态,力争到2027年实现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合格率“双提升”,肥胖率、近视率“双下降”,让每个孩子掌握至少1项运动技能,打造全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东昌样板”。
“五大行动”奠基——
一场体育育人革新
“学校体育不是教育的‘配菜’,而是培根铸魂的主阵地。我们要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在体育锻炼中磨炼意志、挺起脊梁!”赵学成在接受采访时说。
据《方案》显示,该区创新推出“场地设施升级”“体育教学提质”“赛事育人增效”“多元评价引领”“组织保障强化”五大行动,系统性破解场地不足、师资薄弱、评价单一等难题。
以“场地设施升级”为例,东昌府区学校将根据自身条件,加强场地综合开发利用和设施升级改造,合理利用存量土地、房屋、地下空间、建筑屋顶等,通过“屋顶运动场”“地下乒乓球房”“攀岩墙”等“上天入地”和“立体扩容”措施挖掘潜力。“学校会根据场地情况配置简易多用的力量训练支架、多功能墙、倒立椅等设施,灵活设置锻炼‘微操场’,满足学生体育锻炼和教学需求。”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康振虎表示。
课程改革破局——
从“一节课”到“全链条”
如何让体育课真正“强起来”?《方案》明确要求保障小学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初中每周3节,高中每周2节,并推行“体育选项走班制”试点。为了优化课间管理,引导各学校充分利用学校走廊、拐角、连廊等小区域,打造“微操场”“体育角”。“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课间十分钟,孩子们出教室就能‘有的玩’,能锻炼。”赵学成说。
为了强化师资队伍,补齐体育教师结构性缺口,东昌府区将配足补齐校园足球、篮球、排球专(兼)职教师,进一步打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鼓励学校在职复转军人转教练员)到中小学指导学生训练的通道。
体育赛事育人——
让“班班有队、校校有赛”成常态
赛事体系改革是《方案》另一大亮点。
东昌府区将建立健全上下衔接、“区—校”分层、富有本土特色的学生赛事体系,每年举办比赛项目不少于15项的全区青少年运动会、学校体育节,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结合“一校多品”建设设置特色项目,东昌府区鼓励学校经常性开展内容多样、形式多元、全员参与、小型易操作的班班赛、年级赛等校内体育竞赛,形成班班有队伍、校内有联赛的局面。
“去年,我们举办了第一届学生(青少年)运动会暨全区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共设置国际象棋、中国象棋、游泳、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田径十个大项,218个小项,产生了308块金牌。共有170余所学校,3205名运动员报名参加。”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体卫艺管理股负责人樊汝祥介绍。
科学评价护航——
从“数据画像”到“一生一案”
体质健康监测的精准化改革同样引人注目。根据《方案》,东昌府区各学校将建立“一生一案”健康数据库,对BMI指数不达标、视力不良学生实施“体育教师+班主任”双包干制。
“我们将学生体质健康纳入学校考核‘硬指标’,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学校负责人要被约谈。”赵学成表示,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将对体质健康统测排名后1/3的学校,精准实施帮扶计划,因地制宜制定改进和提升方案。
东昌府区正以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为育人新标尺,运动场上挥洒的汗水、赛事中绽放的笑脸、健康档案里跃升的曲线,将共同勾勒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