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宗锋
先育健康的“人”,再造卓越的“才”,是教育工作应有的科学姿态,也日益成为社会共识。
今年以来,全国不少地方陆续出台硬性规定,要求各类中小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并逐步增加体育课时,让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到操场上跑一跑、跳一跳。
比如,广东明确要求学校公示每天2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安排,接受公众监督;在甘肃,每天体育活动时间被纳入学校评价体系……
儿童是未来,健康是根本。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学校体育课的认识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体育不是副科”“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等呼声,迎来了热烈的回应和积极的行动。上足上好体育课,正助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我市率先在全省启动了中考体育改革,将体育中考分值提高至70分,从2023年新初一学生开始,体育与健康测试以实际分数计入中考总成绩,以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引导学校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也要看到,受多重因素影响,“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小焦虑”等“四小”问题仍呈早发高发趋势。让久坐的孩子动起来,在挥洒汗水中释放活力、增强意志、锻炼技能、强健体魄,对体育课的保质保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好体育课,需校内校外一条心。各类学校要有细致安排,体育老师要下大功夫,让课程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让学生们既锻炼了身体,更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校外,整个社会更要强化协同:家长要多支持、多鼓励各类体育课程改革,家校携手把体育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相关部门更要加大调研力度,按照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标准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硬件配置,科学精准补齐体育师资结构性缺口……
体育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正以其独特价值为人民幸福生活赋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前,聊城全民健身活动风生水起,学校里的运动会也陆续展开,这样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正是这个美好春天的最动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