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启智润心 航海梯山 ——莘县翔宇学校与聊城启航高中打响十二年一贯制乡村教育突围战 2025年04月30日

北京胜仁教育集团董事长,莘县翔宇学校、聊城启航高级中学总校长张胜聚

■ 刘庆功

在乡村振兴与教育强国战略深度交织的时代浪潮中,位于莘县河店镇杨炉村的莘县翔宇学校与聊城启航高中正以改革精神为教育模式注入新的活力。这所占地5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自2024年增设高中部并由北京胜仁教育集团托管以来,便以“四大改革”为抓手,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教育新生态。这场意义深远的教育革新,离不开资深教育专家——北京胜仁教育集团董事长,莘县翔宇学校、聊城启航高级中学总校长张胜聚的带头引领。他拥有42年教育管理经验,创办多所区域名校,其丰富的经验和创新理念,为莘县翔宇学校、聊城启航高级中学注入了强劲动力。

时代使命催征教育革新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只有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为乡村培养出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人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面临资源匮乏、师资短缺、教学模式陈旧等多重困境,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卡脖子”难题。莘县翔宇学校与聊城启航高中扎根乡村,辐射周边6个乡镇。站在新的起点上,该校深刻意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不仅要让农村孩子“有学上”,更要让他们“上好学”,要真正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作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张胜聚有着辉煌的教育履历:他曾担任莘县一中高考崛起的总指挥,带领学校实现本科上线人数历史性突破;作为莘县实验高中、莘县一中新校、冠县实高(涵盖幼小初高)、聊城北大培文学校等多所学校的创始校长,他积累了从学校筹建到品牌塑造的丰富经验。此外,他还荣获山东教育十大新闻人物、两届水城名校长等称号,是全国创新教育联盟理事、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首批实践者。这些经验与成就,为莘县翔宇学校与聊城启航高中的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强国战略下,农村教育必须打破固有格局。”张胜聚说,“我们要让乡村学校成为培育人才的沃土。”在他的主导下,学校引入北京胜仁教育集团的前沿理念,以“四大改革”为核心战略,从学制、课程、课堂到评价体系展开系统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承载着万千农村家庭的期盼,更彰显着教育工作者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

2024年,对于莘县翔宇学校和聊城启航高级中学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4月8日,聊城启航高级中学获批成立,学校成为莘县第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这一突破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连贯、系统的教育服务,也为学校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

同年6月1日,北京胜仁教育集团的全面托管,为学校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开启了学校高端发展的全新阶段。在“专家引领、结果导向”的发展策略指导下,学校迅速启动了学制、课程、课堂、评价四大领域的系统性改革,以“四大改革”为核心引擎,驱动学校向着全国县域十二年一贯制新示范校的目标奋勇前行。

“四大改革”重构教育生态

学校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学制、课程、课堂与评价“四大改革”,四大板块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环环相扣、互为支撑,共同构建起逻辑严密的教育革新体系:学制改革确定人才培养的时间结构框架,课程改革搭建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内容载体,课堂改革提供实现教育目标的实践场域,评价改革则为整个体系校准方向,形成“目标—内容—实施—反馈”的完整闭环。

学校突破性推行“5+2+2+3”新十二年学制,将12年基础教育周期重新规划,前9年完成传统12年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小学、初中、高中学制分别压缩至5年、2年、2年,后3年聚焦学生个性化发展。这种学制调整为课程与课堂改革设定了“高效集约”的前提——只有通过压缩基础学习时间,才能为跨学科课程整合和探究式学习腾出空间。正是在学制改革的框架下,课程内容得以打破学段壁垒,实现高效衔接。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学制改革,让学生能够用更短的时间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自己的兴趣领域,拓宽人生的广度和深度。”张胜聚介绍。学校与高校合作,邀请大学老师为学生授课,让学生提前接触大学课程,感受大学思维方式,提升思维的高度和宽度。这种学制设计,既满足了学生升学的需求,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改革是学校创新教育生态的重要基石。课程改革以跨学科融合为核心,将课程划分为文化、数学和自然科学、外语三大组。文化组以语文为引领,融合道法、历史、艺术等学科开展“大单元教学”,致力于培根铸魂,通过丰富的文化课程滋养学生的心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学和自然科学组聚焦思维训练,打破物理、化学、生物的学科壁垒,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宽度、深度和高度,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人才储备;外语组通过创设类母语环境,让语言学习回归应用本质,在实际应用中学习外语,使语言学习更加生动、鲜活。这种课程体系直接呼应学制改革的需求,前9年的课程高度整合确保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后3年的拓展课程则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支撑。同时,课程的跨学科属性也为课堂改革提供了内容基础,比如将语文和英语进行融合教学,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对比学习中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这种跨学科的课程设计,让知识不再孤立,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有助于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这种设计也必然使传统课堂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转变。

课堂改革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学校围绕“课内课外一体化、单一学科与其他学科一体化、所有学科整体化”的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和服务。

学校倡导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在一堂物理课上,学生们分成小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最终得出结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仅在关键环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课堂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的引入,更使教师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这一角色转变不仅契合“教育第一、管理第二、教学第三、技术第四”的理念,更为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观察维度——教师是否具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评价改革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学校全面革新评价体系,对教师、课堂、学生、学习、家长、班主任、校长都建立全新的评价标准。对于教师,不再单纯以教学成绩作为评价依据,而是更加注重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能力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对于课堂,评价标准转变为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对于学生,不再以分数论英雄,而是综合考量学生的品德修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对于家长,提出了“三懂两会”的要求,即懂道理、懂方法、懂技术,会赏罚、会交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对于学校和教育,则以是否能够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否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这种多元的评价体系,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的导向,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四大改革”彼此渗透、协同发力,共同打破传统教育的固有框架。学制改革为“高效学习”提供时间保障,课程改革为“全面发展”搭建内容体系,课堂改革为“自主成长”创造实践场景,评价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最终形成一个动态循环、自我优化的现代化教育新生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开辟全新路径。

特色教育赋能学生成长

在推进“四大改革”的同时,学校还以阅读工程、活动课程、家校共育三大特色板块为支撑,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这些特色教育实践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四大改革”形成有机联动:阅读工程呼应课程改革的跨学科融合需求,活动课程深化课堂改革的实践导向,家校共育则为整个教育生态提供坚实的外部支持。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的全面成长赋能,让教育改革的成果真正落地生根。

学校将阅读视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大阅读工程。通过每天固定1小时的阅读时间,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阅读要求,构建起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从小学部的绘本共读、诗词闯关,到初中部的经典研读、时事评论,再到高中部的学术著作精读、跨学科主题阅读,不同学段的阅读活动各有侧重又循序渐进。学校还举办读书节,开展“听、说、读、写、演、讲、辩”等多样化活动,通过故事分享会、思维导图绘制、情景剧展演等形式,让阅读从静态的文本学习转化为动态的能力培养。在英语教学方面,一年级起开设趣味英语课,以游戏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为语言学习打下基础。这些阅读实践拓宽了农村学生的视野,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与课程改革中文化组的培根铸魂目标形成深度呼应。

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则将课堂改革的“实践育人”理念推向纵深。学校将研学旅行、社会实践等活动全面课程化、仪式化,形成“红色教育+文化传承+科学探索”三大实践板块。学生徒步40公里前往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在远足拉练中磨炼意志;走进曲阜、泰山等地研学,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踏入山东大学、聊城高新技术企业,接触前沿科技。这些活动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会合作、思考与创新,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成为课堂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的生动注脚。

家校共育的深度推进,为学校教育改革构筑起稳固的外部支持网络。学校深知家庭是教育的第一课堂,提出家长“三懂两会”的要求,并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参与教育。家校双方目标一致、协同发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确保学校教育改革能够获得持续的社会支持与家庭配合。

自胜仁教育集团全面托管以来,莘县翔宇学校与聊城启航高级中学的教育改革成果在实践中得到有力验证。期中质量检测数据显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综合教育成绩提高幅度均列全县前茅。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是学制、课程、课堂与评价“四大改革”科学性的印证,更标志着学校在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这所从乡村启航的学校,正以创新为帆,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驶向更广阔的未来,为乡村振兴与教育强国战略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