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德策 岳红云 刘东龙
4月8日至10日,冠县北馆陶镇联合校组织开展了以“安全护成长 国防驻心间”为主题的“安全+国防”沉浸式体验教育活动。这是该校针对农村生源逐渐减少,高效利用学校场地,拓宽学生教育渠道的一次有益尝试。
“安全+国防”
筑牢学生成长基石
冠县北馆陶镇联合校积极探索“安全+国防”教育体系,将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深度融合,形成了“生理安全防护”与“精神信仰培育”的有机统一。
在活动中,学校通过队列训练培养学生的秩序感,让规范意识融入生活场景,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学校还设置了“习惯小卫士”岗位,将纪律要求与责任担当有机结合。
此外,学校在实践基地设置了“安全体验场”,利用操场跑道模拟“交通安全行军路线”,标注红绿灯、斑马线,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安全过马路。同时,学校编制了“安全国防手册”,将灭火器使用步骤、国防标志识别等知识点印刷成册,供全体学生学习。
创新路径
让国防教育可触可感
冠县北馆陶镇联合校在国防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从“儿童视角”出发,将国防教育从“宏大叙事”转变为“微观连接”,让国防教育可触可感。在“安全+国防实践”活动中,学校穿插了“我的国防小故事”分享会,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国防元素,让“国防”从遥远的概念转化为生活中的具体情感。
在班级思政课中,学校选取适合小学生的国防历史片段,与现代安全知识进行对比,让历史教育成为理解当下的桥梁。学校还利用校园广播播放“国防微故事”,将我国航天成就、军事科技转化为儿童听得懂的“安全守护案例”,展现国防的时代价值。
此外,学校构建了师生共创的教育生态,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安全+国防教育”活动,促进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双向成长。学校还设计了“家庭国防安全任务”,将活动中的集体教育延伸到家庭场景。同时,学校联动社区退役军人、消防员组成“国防安全导师团”,定期到校开展“爷爷的军功章”“叔叔的消防车”等互动活动,让专业人员的真实经历成为儿童理解“守护”的生动教材。
“小行动”孕育“大情怀”
为公民素养奠基
冠县北馆陶镇联合校的“安全+国防”教育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实践活动,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小学国防教育的终极价值,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军事技能,而在于通过安全守护与国防启蒙,在儿童心中种下三颗种子:对生命的敬畏之心——通过安全教育懂得“保护自己是责任”;对他人的担当之责——通过军训中的团队协作明白“守护同伴是荣誉”;对国家的热爱之情——通过国防故事理解“捍卫家园是使命”。这种“从自我到他人、从生活到家国”的递进式教育,正是小学国防教育新路径的核心思想——让安全与国防教育成为儿童精神成长的“脚手架”,在守护当下的同时,为公民素养奠基。
未来,该校将继续深化“安全+国防”教育体系,为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好少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