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两河明珠耀丝路 文旅融合谱新篇 ——聊城以文旅为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综述 2025年09月18日

■ 本报记者 李政哲

9月的聊城,运河波光与丝路驼铃在此交响。

9月17日,市会议接待中心灯光璀璨,2025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国际旅行商大会在此盛大开幕。来自15个国家的联盟会员城市代表、国际组织代表、驻华使节、中外旅行商以及媒体代表等150余位嘉宾齐聚东昌湖畔,共商丝路旅游发展大计。

国际舞台的聊城表达

本次大会以“丝路联通世界 文旅合作共赢”为主题,由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聊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会不仅发布了聊城文旅海外推广IP形象“丝喵”,启动了“聊城海外推广”计划,更通过“好客山东 遇见聊城”主题推介,向世界展示这座“两河明珠”城市的独特魅力。

作为大会背景,“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这一普惠型、包容性、国际化的旅游交流合作机制,已吸引了33个国家的83座知名旅游城市加入。

太平洋旅游组织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科克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日益重视旅游业对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凝聚力及跨文化理解的促进作用。作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关键枢纽城市,聊城正以国际丝路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系统推进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一共识在与会代表中引发广泛共鸣。他期待通过深化多边合作机制,拓展丝绸之路主题旅游线路,共同谱写互利共赢的丝路旅游新篇章。

文化出海的价值共鸣

千年丝路是跨越山海的文明纽带,更是携手共赢的合作之路。近年来,聊城始终以文旅为桥,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局的实践,正让这一理念照进现实。

精准出海,文化定制打开国际视野。从日本大阪的“水浒文化”热到塞尔维亚非遗展区,东昌葫芦雕刻等技艺成为文化传播的“活名片”。此外,聊城杂技作为文化交流的“金字招牌”,多次随团赴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开展非遗展演,让“聊城技艺”收获国际认可。

深度体验,文旅融合塑造国际IP。通过“外眼看聊城”活动,组织留学生沉浸式体验古城民俗,走进临清东宛园、高唐锦鲤小镇等景区,感受两河文化、乡村振兴成果,让他们成为聊城文化的“国际代言人”。

服务升级,政策创新破除入境壁垒。聊城连续3年出台入境旅游奖励办法,在22家星级酒店、A级旅游景区全部设立外卡POS机和货币兑换点,通过阶梯式奖励政策与支付便利化措施,构建起“引客入聊”的软环境。

如今,聊城正敞开怀抱展示水城魅力,让聊城文化与世界双向奔赴。

文明互鉴的聊城方案

以文旅为桥,促文明互鉴。

国际旅行商洽谈现场气氛开放热烈。各方围绕旅游线路共研、客源互送、特色产品共创等议题展开交流,为后续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

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北京旅游学会理事吴若山认为,本次大会不仅让全球旅行商深入了解聊城文旅资源,更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搭建了合作桥梁。他建议各地应立足本地资源特色,打造具有丝路文化标识的旅游精品,开发研学、康养等新业态,丰富国际旅游产品。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聊城将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文旅国际传播和对外交流,在旅游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客源互送、数字文旅等领域深化与各方的合作,用心用情用力讲好聊城故事,共同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丝路旅游线路。

爱尔兰前旅游国务部长弗兰克·法希表示,聊城不仅拥有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更蕴藏着独特的运河文化与非遗传承,未来将系统推介聊城的特色旅游资源,让更多欧洲游客感受聊城的独特魅力。

从东昌湖畔到丝路沿线,聊城正以文化为墨、以旅游为笔,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壮阔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聊城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