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以“智”赋能 加“数”而行 ——我市“四维驱动”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5年09月18日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9月15日,冠县赫锐德(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调试生产的高空作业平台,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作为高端制造企业,赫锐德已实现产品作业幅度、负载、高度的自动检测和精确控制,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制造领域迈进。

近年来,我市聚焦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共性难题,创新构建“政策牵引+把脉问诊+畅通对接+标杆示范”四维驱动服务模式,推动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重构,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政策牵引 激活转型“动力源”

我市通过完善政策与强化扶持双管齐下,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保障。健全政策体系,先后出台《聊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聊城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将“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作为核心抓手,明确提出“每年开展服务活动超100场、实质性推动1000家以上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硬性目标,并连续3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凝聚全市转型共识。加大扶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通过政策补贴引导企业加大自主投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投入机制。自2023年以来,累计落实政策补贴2.6亿元,带动企业投入转型资金27.56亿元,推动3216家中小企业实现数智化发展。

深化评测问诊 把准转型“晴雨表”

我市通过构建科学评测体系并开展针对性服务,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找准方向。打造智能评测平台,依据工信部标准,利用腾讯区块链技术,首创“聊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系统”,实现评测结果实时上链存证,确保真实可信。该系统从数字化基础、经营、管理、成效四大维度为企业“精准画像”,动态评估发展水平。开展精准服务活动,基于评测系统,采取“线下沟通会+线上辅助会”模式,累计举办50余场评测活动。线下邀请专业服务商现场解读指导,线上提供一对一辅助填报。截至目前,累计为4623家中小企业免费提供数字化水平评测并出具个性化诊断报告,明确转型方向和路径,有效破解“不会转”难题。

畅通供需对接 架设服务“直通车”

我市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建设线上综合平台,打造“聊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线上公共服务平台”,集成政策、方案、金融、培训等全要素资源,汇聚61家服务商、64项标准方案,构建“全周期、陪伴式”服务矩阵。平台自上线以来,累计服务企业5200余家次。跨领域组建具备技术支撑、行业积淀和工程实施能力的“专家服务队”,创新开展“三位一体”服务,即广泛覆盖的“政策大面积推广”、聚焦产业链的“标准化应用”、贴身定制的“一对一服务”。截至目前,已走访调研企业上万家,助力转型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

注重标杆引领 打造转型“样板间”

我市注重示范带动,推广典型经验,营造比学赶超氛围。聚焦重点选树标杆,围绕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以龙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产业集群及园区为切入点,着力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协同转型典型模式。截至目前,已培育形成数字化转型典型模式200余个,选树市级标杆企业60家、山东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23个、试点集群2个。金蔡伦纸业、天工岩土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成功构建“头部示范—链式协同—集群跃升”的梯次发展格局,示范引领更多中小企业“看样学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