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正圆 张文娟
随着新业态经济迅猛发展,新就业群体队伍日益壮大。新就业群体来源广泛,流动性强,联系面广,是党建工作中的重点关心对象,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临清市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方法路径,聚焦提升党建“引领力”、党建“感染力”、党建“凝聚力”,坚持强基聚“新”、服务暖“新”、治理同“新”,全面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质效,激发基层治理与社会服务“新”活力。
建强新组织,破解“组织覆盖难”问题。哪里有群众哪里就要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要有党组织。临清市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社会工作部门归口指导、主管部门协同推进、属地镇街兜底管理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体系,深化常态化摸排、研判、预警机制,联合职能部门、属地镇街,聚焦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难题,成立17个“育新”党支部。印发《关于在镇(街道、园区)等领域设立“育新”支部的指导意见》《关于“育新”支部发展党员的指导说明》等制度文件,为“育新”党支部的设立、党员发展和管理等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提升新兴领域党组织体系建设的整体效能。
探索新举措,破解“服务跟进难”问题。让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城市,有助于激发他们参与城市治理的新活力。临清市立足需求导向,做好“先行服务”,联合行业管理部门,聚焦网约配送员、快递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确定每月5日为问需日,主动征集新就业群体需求建议,持续开展各类关爱活动,实现精准服务。依托现有场所,做优“立体服务”,联合13个市直、街道社区共建单位,动态纳入友好商家45个,拓宽建设友好场景32个,依托区域内党群(便民)服务中心、工会驿站、青年之家等现有公共场所,打造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站点),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渴能喝水、累能歇脚”的贴心服务。营造社会氛围,做强“全程服务”,出台骑手友好社区“十个一”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三师”服务团队,推出权益保障、技能提升、相亲交友等十余类暖“新”项目。
激发新活力,破解“参与治理难”问题。临清市针对新就业群体社会价值感和社会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在新就业群体中多维度挖掘和培养骨干人才,把骨干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等工作,为城市综合治理注入新兴力量。积极动员“育新”党支部和党员深入社区开展党组织活动,参与基层治理。组织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担任兼职网格员,开展安全巡查、反诈宣传、城市管理“随手拍”等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让新就业群体切实有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有效充实基层治理力量。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