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语言景观研究 2025年09月18日

■ 王小郴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大运河作为连接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的一个重要纽带,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将运河文化进行集中展陈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博物馆是一个重要平台。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运博”)是一处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和宣传教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2018年入选国家二级博物馆,2024年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博物馆语言景观,是指博物馆及其相关场所(如广场、展区通道等)通过文字、标识、图像等符号形式,所构建的信息传递与解说系统的总和。运博自2009年建馆之日起就以充分反映中国运河文化发展历程为己任,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主题展示运河的古老历史、自然风貌和民俗风情。运博语言景观通过多维度优化为其增色,集中表现在以下三点:

语言服务的全面性。运博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和研究运河文化,展陈文字语码上以中文为主,每个展厅导言等重点区域都有中文、英文、日文和韩文标注,展厅牌匾、重要展品说明牌、导览指示牌及安全提示等则用中文和英文说明,部分展陈还贴心提供盲文解说服务,切实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体现了运博的国际视野和人文关怀。

文化内涵的精准性。运博的语言表述深度结合运河文化特色,以展现“大运风华”。各个展区遵循特定观展流线,围绕主题精心设计,最终将展览划分为“历史变迁”“水工科技”“制度管理”“城镇经济”“运河风情”“现当代运河”六大主题。通过展览标牌,游客可清晰地了解到每个展览的主题、内容及重点展品。运用“实物+图文+辅助展品”的陈展方式,构建起一条清晰连贯的叙事脉络。如9号厅临清贡砖实物既有详细的文字阐释,又有形象的贡砖烧制情景和古代贡砖运输的微场景。

文化传承的开放性。运博共展出文物400余件、各种图片700多张,其中5号厅“开河通运”场景、6号厅“京杭运河纵剖面图”、9号厅“运河长卷”,与时俱进地采用传统展示与数码投影相结合的方式,既突出历史真实性,又提升空间体验的沉浸感,这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呈现形式,令参观者流连忘返。为提高游览者的参与度,运博特设多个互动体验区,如7号厅设有“左问右答知运河”,在循循善诱中实现寓教于乐。

总之,运博巧妙地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景观来传递文化信息,以清晰的逻辑串联起博物馆的空间叙事,引导游览者了解运河的发展历程,通过生动的语言表达营造历史氛围,增强参观的代入感。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