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创新引领 “链”上发力 ——聊城加快培育轻工纺织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5年10月10日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山东光明园迪儿童家具有限公司的“正姿护眼”学习桌椅等创新产品实现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家具制造中的深度融合与应用;阳谷县状元红文化家具有限公司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创新性融合,用文化赋能产业升级;山东金蔡伦纸业有限公司将数字化转型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10月9日,记者从聊城轻工纺织产业链工作专班获悉,聊城聚焦轻工纺织产业链基础雄厚、特色鲜明的产业优势,着力推进造纸印刷、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了“小产品撬动大市场”。

作为聊城轻工纺织产业的重要支柱,造纸印刷、纺织服装两大细分领域表现亮眼:

——我市造纸印刷产业形成了以银河瑞雪纸业、金蔡伦纸业、泉林纸业等企业为龙头,涵盖轻型印刷纸、瓦楞纸箱、高档双胶纸、特色文化印刷用纸及数字印刷等多个领域的产业格局,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和广泛的市场影响力。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建立项目推进机制,推动腾丰纸制品新型包装材料生产项目、金蔡伦纸业有限公司纸机节能升级改造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为全市造纸印刷产业发展积蓄了发展动力。

——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了以三和集团、冠星集团、金号集团等企业为龙头的完备产业体系,涵盖色织、印染、棉纺织、家纺、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及纺织机械装备等多个领域,广泛满足了国内外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中,东昌府区国风棉服年产量达5500万件,年产值达20亿元,带动就业23000余人,以侯营镇为代表的秋冬轻质棉服产量占全国市场70%以上,已成为以棉服加工为主的全国生产、销售集散中心。

在日前举办的2025中国纺联秋季联展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山东冠星纺织集团、山东超越纺织有限公司、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高唐县锦泰棉业有限公司、临清同得利纺织有限公司这5家本地纺织企业,重磅亮相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的“山东新纺织”主题展区,集中展示了聊城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在新工艺、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突破和强劲实力。联展期间,举办了聊城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专场推介对接活动,聊城5家参展企业登台,全方位展示企业核心竞争力。活动通过产品展示、产业链精准对接、合作洽谈签约等多种形式,提升了聊城纺织品牌的国内外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

今年以来,聊城轻工纺织产业招商与项目建设“双轮驱动”成效显著。我市成功举办中国聊城(迪拜)经贸合作洽谈会,展示三和蜡染布等特色产品,助力纺织服装产业扩外资、拓出口;同期,“奥克兰——聊城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成立,聊城与新西兰、澳大利亚在进口木浆、出口家纺、大型场馆建设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

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市已开展市级招商活动15次、巡链诊链8次。项目建设方面,去年9个项目纳入全市制造业强链延链补链实施类项目,完成投资31.2亿元,6个项目建成投产;今年11个入选项目总投资22.4亿元,目前均已开工,其中三和纺织“涡流纺智能工厂项目”年底建成后将成为全省纺织数字化标杆车间。

品牌培育与创新合作同样成果丰硕。聊城组织11家领军企业首次以展团形式亮相2025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打响“聊城棉纺”区域品牌;举办全省轻工产业链产学研活动,促成17家企业与高校合作;三和纺织与武汉纺织大学共建的“鲁西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已投用;首届山东・聊城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大会吸引6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现场达成多项合作意向。金融服务也精准发力,91个金融伙伴团队、273名金融专员走访109家棉服企业,23家银行推出44种特色金融产品。

今年,聊城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产业规模。以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为重点招商区域,采取小分队招商、小团组对接的方式,精准对接央企、上市公司、行业隐形冠军等,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引导本地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招引,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塑强龙头企业。引导三和、冠星、金蔡伦、银河瑞雪等骨干企业通过并购、资本合作等方式做优做强,推动转型升级。今年,力争新培育规上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企业2家,打造全国具有较高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品牌20个以上。加力人才引育留用,夯实产业支撑。紧盯企业自身发展和产业前沿动向,招引管理和创新型人才。支持企业与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深化合作,既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又定向培育技能工匠,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加强政策扶持激励,改善发展环境。持续引导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对经营良好、暂时出现资金短缺的中小微企业不抽贷、不压贷、不缓贷。统筹做好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简化审批流程、政策免申即享、诉求及时解决等工作,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