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东昌葫芦雕刻扬帆出海 2025年10月10日

本报讯 (记者 赵艳君 通讯员 周家伟) “这次去马来西亚参加交流会,收获颇丰。和当地几名客商达成了合作意向,咱们的‘运河葫芦’很快就能在南洋落地生根了。”10月9日,王树峰翻看着手机相册里和异域客户的合影,言语之中满是骄傲和兴奋。

王树峰是东昌葫芦雕刻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对他而言,带着东昌葫芦走向国际文化舞台,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就在半个月前,2025中国山东—马来西亚经贸合作交流会、“孔子家乡 好客山东”文旅推介会暨“天涯共此时”文艺演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拉开帷幕,而带着满满齐鲁印记的东昌葫芦,一亮相就成了全场焦点。

这次王树峰特意带了30余件作品,其中不少融入了鲁马文化元素,既有齐鲁典故的厚重,也藏着南洋风情的鲜活。展台前,游客们围着王树峰放慢了脚步——有人俯身端详“水浒故事”透雕葫芦,李逵的豪爽、武松的英气在镂空纹路里呼之欲出;有人驻足欣赏鲁义姑典故刻绘葫芦,古老的齐鲁美德随着刀痕缓缓流淌。当王树峰拿起三角刀,现场演示“桃园三结义”雕刻时,刀刃游走之处,刘备、关羽、张飞的身影渐次清晰,围观人群中不时响起轻呼:“您瞧这‘片花’工艺,几刀下去,一朵花、一只蝶就活了!这手艺也太绝了!”

这些年,他带着这门千年技艺走进意大利、塞尔维亚等10多个国家,6件作品被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永久收藏。在东昌府区,王树峰创办了传习所,手把手培养出11名各级传承人,更带动200多亩葫芦种植户增收,让农家手艺变成了致富“金钥匙”。

“葫芦谐音‘福禄’,我想让这份吉祥寓意跨越文化边界,让更多人爱上中国非遗,爱上山东文化。”王树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