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16个社区各有治理秘诀 ——市委社会工作部社区主理人“思享汇”活动见闻 2025年10月10日

■ 本报记者 张目伦

“以前开会是领导讲话,今天是同行走心,现场没有冗长汇报,只有一个个鲜活案例。以前开会汇报工作,说的是‘我们做了什么’;今天站在这里,我想讲的是‘我们怎么一步步做成的’。”

“今天不是单向汇报,而是双向启发。每个社区情况不同,但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相互借鉴。”10月9日,谈及参加“思享汇”的感受,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同创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栋表示。

9月25日下午,在开发区东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市委社会工作部举办的社区主理人“思享汇”活动现场,16名社区工作者轮番登台,展示他们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独门秘籍”。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思享汇”,记者发现,社区工作者展示的PPT,装的不是套话模板,而是实打实的“解题宝典”。

“我们小区装充电桩,就像谈恋爱,得先摸清各方需求,再找媒人牵线,最后还得有婚后保障。”东昌府区新区街道阿尔卡迪亚社区的贺丹丹一上台,就用幽默比喻打破了会场严肃气氛。台下响起一片会心的笑声和掌声。

单光屯社区的刘力展示了南苑新城小区“起砂”地下车库变光滑的前后对比图。“我们盯着开发商主要负责人,硬是跑来了专项资金。”她坦言,治理不能等,得主动找米下锅。

最引发共鸣的是电动自行车治理话题。贺丹丹的PPT上,“僵尸车”识别五步法、充电桩建设“三部曲”等实操方法清晰明了。他们不是简单清理车辆,而是先设暂存区,给车主缓冲期,同时引入智能充电柜,疏堵结合。

“社区工作最高频的词是什么?是‘聊’!”东昌府区古楼街道名人苑社区党委书记李艳艳的分享赢得满堂彩。她展示了如何把闲置垃圾分类站改造成“有事来聊”议事厅。“在这里,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主理人’。”李艳艳举例说,一位退休教师主动承担起社区书院管理,现在每周有读书会、书法课,场地还得提前预约。

东昌府区新区街道阳光社区的李萌萌提出了“三阶聚智”工作法。面对72户居民因电梯故障引发的信任危机,社区党委不当“包青天”,而是做“催化剂”,推动居民自主协商,最后不仅修好了电梯,还建立了楼栋议事规则。

城乡接合部社区同样贡献了宝贵经验。东昌府区堂邑镇红旗社区的路延菊展示了如何让堂邑葫芦从工艺品变身文创衍生品。“我们请来网红达人刘洋团队,通过直播让葫芦手串、艾灸产品走向全国。”路延菊说。

现场听众时而认真记录,时而会心微笑,听到精彩处,不少人举起手机拍下PPT内容。这场持续三个多小时的分享会,无人提前离场。“我们社区也面临类似问题,他们的解法给了我很大启发。”一位刚入职两年的社区工作者说。

“这些案例证明,基层治理不缺办法,缺的是复盘的意识、萃取的方法、交流的平台。”市委社会工作部一科科长付磊表示,这些优秀案例将汇编成册,让好方法在更多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