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机制“领先一步” 项目“快人一筹” ——高唐县创新实施重点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机制 2025年10月15日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鑫科星智能精密装备制造项目一次性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定3项业务,项目从土地摘牌到取得施工许可仅用15天,压缩审批时限1个月;国际陆港污水处理厂项目通过整合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实现受理、踏勘、评审环节减半;通威200MW“渔光一体”田园综合体项目以通威集团信用体系为切入点,协调农行做好与通威集团、成都总府支行沟通联系,通过发起内部银团贷款的方式,确定2.85亿元贷款份额,满足项目资金需求……

近年来,高唐县始终牢树“项目为王”理念,依托重点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机制,聚焦破解重点项目谋划、审批、推进和达效各阶段难点问题,实施系统集成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领先一步”带动项目谋划落地“快人一筹”。

科学谋划“优增量”

高唐县围绕破除过往项目谋划“散、碎”弊端,健全系统谋划生成体系,实现项目谋划“量质齐升”。

集成政策精准谋划。该县集中发改、资规等10个部门精干力量,系统梳理196项上级政策文件,形成政策集成库,对镇街、企业开展“一对一”解读指导,协同发力,谋实项目。全县重点项目储备库已纳入策划成熟项目225个,4个项目列入2025年省重大项目名单。

“预审+会审”严格论证。项目策划后,随即进行可行性预审,提前淘汰占用资源多、经济贡献小的项目。同时,实行线上会审,生成从立项到竣工的全部审批事项清单,一次性告知,从源头上确保项目合法合规、高效高质。

分类生成动态管理。项目论证通过后,实行动态管理,分派项目服务专员,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跟进,做好企业注册登记、项目立项等各项工作,并签订投资协议。

创新模式“快审批”

审批环节多、耗时长严重阻碍项目推进,高唐县积极探索流程再造,推动项目早开工、快投产。

该县制定“红黄蓝”手续办理推进图,实行审批手续“一图推进”,用“红黄蓝”三色标注办理进度,红色为未完成,黄色为办理中,蓝色为已完成,着重备注办理卡点和推进举措,全面提升审批质效。创新“高效开工一件事”,将项目开工所需的14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实现多项业务“一表申请、一次审批、一证综合”,申报材料压缩40%,办理时间压缩50%。

该县实行投资项目跨领域“多评合一”,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多个评价报告进行整合,一次性完成不同领域的事项编制报告和专家评审,实现“多评合一、一评多效”。

为企赋能“强主体”

高唐县围绕项目投产后企业关心的运营成本高、融资难等问题,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打好助企“组合拳”。

破瓶颈,搭建平台降成本。针对快递公司分散、物流价格高等不利因素,高唐县坚持引育并举,利用原蓝山集团闲置仓库,引进建设京东云仓,协调对接全县快递、电商企业,平均降低快递成本37%。

优模式,用好政策减税费。该县创新“税管家”业务“项目一档一账”模式,形成涵盖税费优惠、需求反馈等内容的服务清单,为企业定制“一揽子”税费解决方案。

强支撑,引入活水增动能。该县立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探索产业链贷款、银团组合贷款等方式,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