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钟伟
本报通讯员 商贺 王涛
下楼就是便民菜场,转角遇见城市书房,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在阳谷县,一个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断扩围升级,让居民步行15分钟内就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便利与幸福近在咫尺。
近年来,阳谷县积极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场景,推动便民商圈与养老服务圈、文化休闲圈、健康健身圈、金融服务圈、快递服务圈等融合发展、互促共进。
疏导点串起“菜篮子”
9月26日清晨6点半,家住阳谷县南街小区的居民李爱珍,来到清河西路早市。眼前,一排排青翠的时蔬还带着露水。热闹的讨价还价声里,早市的烟火气渐渐浓了起来。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买菜远”问题,阳谷县统筹布局,在城区内科学设置了5处功能齐全的疏导点。每个点位辐射半径不超过800米,真正实现“抬脚可达”的便捷体验。其中,南街小学旁的小型市集,有效填补了老城区的服务空白;运河东路与宁津路交叉口西南角的疏导点,精准对接上班族“早餐+买菜”的复合需求;兴隆街的疏导点则因适配老年群体的购物习惯,成了大家的“心头好”。
为进一步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阳谷县把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保障类业态摆在优先位置,支持引导各大型商场、超市等向社区商业中心转型,拓展特色餐饮、生活零售、文化休闲、儿童娱乐、运动健身、社区食堂等服务功能,同时大力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即时服务(零售)模式,推广“线上下单+就近门店配送”“就近门店下单+即时配送”模式。
会客厅飘出“书香气”
“现在去图书馆,骑上电动车5分钟就到。一到周末,孩子就想着去国学馆看书学习,可方便了。”阳谷县39岁的居民李明霞说。为给群众营造更优质的阅读环境,阳谷县高标准建设县图书馆,内设综合馆、国学馆、少儿馆,并引入先进设备,支持自助办证和人脸识别,实现无证化借阅,日均接待读者达3600人次。投入260余万元集中建成12家城市书房,构筑起城区“15分钟阅读圈”,阳谷也成为聊城市首个实现城市书房城区全覆盖的县。同时,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中,阳谷县鼓励健身房、游泳馆、多功能运动场、保健理疗店等进社区,发展智慧商店、共享书店、智能快件箱等业态,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在县图书馆南邻,博济桥街道金谷社区正以创新的文化服务模式,为居民构建充满活力与温情的精神文化家园。“社区组建了由社工和志愿者构成的‘文化联动小组’,推出‘亲子国学共读日’‘银龄故事会’等一批‘文化共享套餐’,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将紫汇湖片区打造成为集休闲、娱乐、阅读于一体的城市文化会客厅。”社区党委书记辛鸿雁说。
暖心餐吃出“幸福味”
“开饭啦”,中午时分,走进狮子楼街道会丰社区惠风老年幸福食堂,饭菜的香气扑鼻而来,前来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这里环境好,离家近,饭菜可口又便宜。约上邻居来这儿边吃饭边聊天,日子都更有滋味了。”老人们纷纷称赞道。
会丰社区党委书记宋伟介绍,惠风老年幸福食堂由4名社区志愿者运营,坚持公益定位,所有菜品统一售价2元。自运营以来,食堂日均服务约150人次,不仅解决了社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更成为邻里温情互动的暖心空间。
关爱老人,让其幸福是目标,让其生活安全是底线。阳谷县积极推动电子科技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为空巢老人织密“智慧守护网”。针对辖区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实际需求,该县不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还配备了语音呼叫器、智能胸牌、智能手环、烟雾感应器等设备,可实现健康监测、紧急呼叫、异常报警等功能。一旦平台数据出现异常,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知家属和社区医护人员上门处理,让老人生活更便捷、子女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