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锦鲤工笔画现场圈粉 2025年10月20日

画师沈爱民在创作锦鲤工笔画

本报讯 (文/图 记者 赵艳君) “快来看看,这里有人现场作画,这锦鲤画得真是活灵活现……”10月18日,2025年中国(高唐)第七届“鲤都杯”锦鲤大赛暨首届“鲤王杯”幼鱼大赛开幕式现场,锦鲤工笔画展台前,游客贾国良一边招呼着同伴,一边挤进围观人群。

一支清水笔、一支色笔同时在手,点点画画间,一尾尾体态丰腴、色彩艳丽的锦鲤跃然纸上,悠然“游”动于水草、浮萍之间。当日,高唐县翰墨星空美术馆张正军工作室的5名画师,现场手绘创作锦鲤工笔画,吸引许多客商、游客驻足观赏。

“这画太漂亮了,这鱼好像真的在游动。这幅画可以出售吗?价格多少……”工作室画师沈爱民现场创作的锦鲤工笔画《锦绣前程》尚未完工,一名外地参展客商便问出一连串问题。

“我们以工笔为媒,将书画艺术的隽永与锦鲤的灵动完美结合,手绘出一幅幅鱼跃纸上、墨染春秋的作品,向世界展示高唐锦鲤工笔画的独特魅力,‘中国锦鲤第一县’的名片也将更加响亮。”看着越来越多的客商、游客上前围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高唐书画院院长张正军热情地向他们介绍,言语中充满自豪。

张正军介绍,工作室有一个专注于锦鲤画创作的团队,成员有农民、工人以及公务员。他们因热爱绘画聚在一起,在画作的构图、造型、色彩、技法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性发展。“我们团队成员共同手绘了300余幅锦鲤工笔画,制作成精美摆件,作为伴手礼赠送给此次大赛的嘉宾。”他介绍,每幅画作上的锦鲤造型、斑纹、姿态都有所不同,但同样蕴含着丰富且深邃的寓意。它们带着独特的纸墨香气和浓郁的锦鲤文化,拉近了世界与高唐锦鲤产业的情感距离,成为高唐向世界递出的又一张文化新名片。

近几年,高唐县积极推动锦鲤产业与文创、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集产业、文化和研学于一体的“鲤都印象园”。同时,还借助书画艺术根基,培育锦鲤绘画人才,开发锦鲤主题的刺绣、工笔画以及饰品、杯具、麦秸画等文创产品,为产业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十里铺镇河崖孙庄村设立了书画院,利用农闲时节组织村民创作锦鲤麦秸画,所作的麦秸画远销北京、天津等地。琉璃寺镇秦庄村村民在老画师秦秉忠的带领下创作锦鲤工笔画,使该村成为锦鲤画专业村。村内设有锦鲤画院,拥有50名农民书画家,借助锦鲤大赛带来的人气,人均年销售锦鲤画价值3000元。”高唐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迪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