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尹腾淑 刘兆瑞 通讯员 张福庆 杨欣钰) 10月21日,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车间内,科研人员正在利用团队研发的萃取技术,进一步提升桑黄有效成分的提纯精度。“桑黄的科技含量主要体现在菌种驯化、栽培技术和药理研究上。我们与高校合作,优化了桑黄的生长周期和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使桑黄的药用价值得到最大化利用。”该公司实验室技术员许影向记者介绍。
走进临清桑黄产业园,一排排菌包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忙着采收、加工。从野生菌种驯化到标准化栽培,该公司已形成全产业链技术体系,50余种深加工产品涵盖中药饮片、功能性食品等,年产能突破100吨。该公司董事长王荣祥说:“我们建起了3.8万平方米的智能化生产基地,1300多台套设备实现从菌包培育到精深加工的全流程可控。现在桑黄粉纯度能达到99%,通过超临界萃取技术,把‘老树疙瘩’变成了真正的‘黄金产业’。”
而在临清市尚店镇司洼联合村的32个智能方舱里,废旧集装箱变身“金耳工厂”,方舱内一株株金黄色的金耳色泽光鲜,竞相绽放。“这里每一株金耳,都是我们的‘金疙瘩’。”摘下一株金耳,司洼联合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祝维星开心地告诉记者,“咱们这智能方舱,有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检测并精准调控温度、湿度,给金耳生长提供最佳条件。大棚种植,一年只能收获一茬,但是智能方舱一年能收获10茬,且产品品质更加优良。”
近年来,临清市通过发展菌菇特色产业,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如今更是通过科技赋能,让菌菇特色种植成为带动农户增收的“黄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