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推动东昌府区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2025年10月22日

■ 杨文杰 韩颖

医养结合是应对社会老龄化、破解“医院不养老、养老院不看病”的战略性举措。从“政策协同—资源整合—模式创新”三个维度,构建东昌府区医养结合发展体系,推动医养结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立“顶层统筹+跨部门联动+全流程监管”的政策协同体系。由区政府牵头,整合卫生、民政、医保、财政等部门,进行跨部门政策制定、资源统筹与矛盾协调。优化政策配套细则,出台《东昌府区医养结合财政补贴管理办法》,对产权融合型医养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对运营达标的机构给予年度运营补贴;调整医保支付政策,将机构内的常见病诊疗、康复护理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健全监管考核机制,建立“政府监管+第三方评估+群众监督”的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与补贴发放、机构评级直接挂钩,对不合格机构实行限期整改或退出机制。

构建“均衡布局+高效整合+多元补给”的资源配置体系。实施“医疗资源下沉工程”,实现空间资源均衡化配置,推动三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医联体”;在乡镇规划建设3—5个区域性医养结合中心,整合乡镇医疗与养老资源,缓解城乡资源错配问题。借鉴山东省产业园区经验,规划建设“东昌府区医养结合产业园区”,跨主体资源集约化整合,吸引医疗设备企业、健康食品厂商、康复机构、养老服务企业入驻,形成“生产—服务—消费”产业链闭环;搭建“区域医养资源对接平台”,整合全区医院床位、养老机构空床、护理人员等信息,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加大对健康管理、智慧技术等薄弱领域的资源投入,重点支持本地企业研发智慧养老设备;引入外部优质资源,与其他地市的智慧医养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技术应用试点。

基于东昌府区“机构为主、社区与居家补充”的基础,结合大健康产业协同逻辑,构建“三维联动”创新服务模式。加强机构医养深度融合,推动区内2家三级医院与大型养老机构从“松散合作”转向“产权融合”,整合老年科、康复科资源与养老床位,开设“医疗—康复—养老”一体化病区,实现治疗与养护无缝衔接;同步引入健康管理机构入驻,提供从体检评估到慢病干预的全周期服务。推进社区嵌入式智慧医养,以12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升级“养老服务驿站”为“社区健康养老综合体”,整合社区医疗设备、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等资源;搭建社区智慧健康平台,接入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同步健康数据,及时提供上门护理、健康指导等。开展居家医养精准支援,扩大购买服务范围,由失能老人拓展至高龄、独居老人;联合第三方健康企业,推出“居家健康包”服务,包含智能手环、定期上门体检、在线问诊等,以“居家场景+专业医疗+智慧技术”满足居民居家养老的医疗需求。

发展医养结合,是顺应人口发展大势、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晚年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它代表着一种更加人性化、更具温度的养老理念,将为构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颐养”的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健康聊城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