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浅论莘县闪子孝道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2025年10月22日

■ 刘玉芳

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二十四孝”故事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伦理观念。莘县作为“鹿乳奉亲”故事主人公闪子的故乡,保留着丰富的历史记载、古村遗址及庙宇墓葬传说,共同构成了闪子文化遗存的核心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系统梳理闪子文化的历史脉络,挖掘其当代价值,探索保护与传承路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

莘县闪子文化遗存的核心价值,根植于其清晰的历史记载与可追溯的实体遗存。闪子的孝行故事最早可追溯至先秦传说,后佛教《佛说闪子经》详细记载其“身披鹿皮、混入鹿群取乳奉亲”的事迹,并通过“猎人误射、孝感天地”的情节强化了孝道的感通力量。在儒家文化中,该故事被纳入孝道教化体系,清代文献明确记载闪子为“周时莘人”,《莘县志》更为其立传,确立了闪子与莘县的地域联系。莘县境内与闪子相关的实体遗址主要包括闪里村、闪王庙与闪王墓,三者共同构成其文化记忆的空间坐标。闪里村作为闪子故里,村名即源于此;闪王庙始建于汉,历代重修,曾是民众纪念闪子的核心场所;据记载,闪王墓前立有“周孝子闪王墓”碑,明清时期仍是孝道圣地。遗憾的是,这些遗址在历史变迁中多遭损毁,仅存痕迹,成为文化传承的制约因素。

尽管实体遗存多已不存,闪子文化所承载的孝道精神在当代仍具有重要价值。在文化传承维度,闪子“鹿乳奉亲”故事以具象化、生活化的方式,将抽象孝道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行为范式,其“主动尽孝、勇于牺牲”的精神内核与当代价值观高度契合,为中华孝道文化的“在地化传承”提供了鲜活样本。在社会教化层面,闪子故事以其感染力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故事中的“勇气、孝心、责任”等元素易于引发青少年情感共鸣。目前莘县部分社区已将闪子故事融入“孝亲立德”主题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在地方发展方面,闪子文化作为莘县独有的文化资源,具有显著的开发潜力。可依托故事打造孝道文化旅游线路,开发文创产品,举办文化节、论坛等活动,打造地方文化名片,为区域发展注入文化动力。

对于遗存实体缺失、传承形式单一等问题,需要从三个层面制定系统性策略。首先应加强遗存保护,对现存遗址开展考古勘探,划定保护范围,建立文物数据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夯实传承基础;其次要推动文化活化,创新传承形式。通过建设主题公园、开发校本课程、利用新媒体发布短视频等方式,增强文化传播的互动性与时代感,扩大受众范围;最后要深化文旅融合,设计特色旅游线路,配套体验项目,定期举办品牌文化活动,与周边孝道文化资源联动发展,提升闪子文化的区域影响力与生命力。

(2025年度聊城市社科规划“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