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明确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公立医疗机构作为中医药服务的主体,应始终以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加强文化交流传播为己任,坚持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将中医药文化品牌建设全面融入医院管理各环节。通过内强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增强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突出中医药服务特色,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推动医院由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切实实现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医药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是多元的,文化载体如何搭载、文化发掘亟待深入、文化宣传路径保守等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笔者通过调研、走访、论证,在“承、呈、乘”三个维度为中医药文化传承提供思路:
聚焦“守正传承”——中医药文化传承的“脉系根基”。以价值、行为和视觉识别系统,培育中医药文化之“魂、规、形”;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构筑中医药文化之“本、基、柱”;注重特色鲜明,保持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性、唯一性、时代性、人本性;因地制宜、辨证施治,体现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通俗化、实用化、特色化、美观化;加强内涵植入培育,使中医药文化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中化于行、固化于制、普化于众;通过继承发展中医药文化,发挥其凝聚、渗透、传承、品牌、竞争五种力量。
聚合“文彩纷呈”——中医药文化传承的“表达体系”。建设中医药文化理念载体平台,彰显中医药文化之“心”,淬炼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凝练院级、科级和员工三级中医药文化价值理念;建设中医药文化行为载体平台,承载中医药文化之“手”,完善医院制度体系建设、医院行为体系建设;建设中医药文化视觉载体平台,塑造中医药文化之“脸”,升级建筑外观、院落环境、内部装饰、标识符号文化。
聚力“乘势而兴”——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新型生态”。第一,要打造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圈,积极融合健康养生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国潮青年文化。第二,要塑造精品的中医药文化库,加强新媒体文化矩阵建设、集结中医药文化宣教团队、打造中医药文化宣教品牌、注重中医药文化IP开发。第三,要涵养全民的中医药文化情怀,聚力打造中医药膏方节、中医药文化夜市、中医药文化服务月等文化品牌矩阵。
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公立中医医院的立院之魂、强院之基、兴院之策。新征程上,唯有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才能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让这一瑰宝不断焕发新光彩,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