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我国最长集中供热管道贯通 “聊热入济”今冬送绿能暖泉城 2025年10月28日

本报讯 (记者 王培源) 10月26日上午10时许,随着“聊热入济”工程北线齐河潘庄引黄干渠施工点地下管道接口完成焊接,“聊热入济”北线工程正式贯通。这条当前我国最长、管径最大、供热能力最强的“超级暖气管”将于今冬供暖季为济南输送清洁热源。济南主城区54台燃煤锅炉年内将全部关停。

“聊热入济”工程的核心,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能源资源。记者从济南能源集团了解到,这条管径1.6米、全长110公里的长输供热管道,将聊城信发集团信源电厂的富余热能和工业余热“变废为宝”,搬运至济南中心城区,经回收后实现“送暖回流发电”的闭环利用,为济南提供稳定、清洁“域外热源”的同时,每年可为电厂带来保底5亿元收益。

据了解,“聊热入济”项目北线以信发集团信源电厂为主热源,供热区域包括起步区及济南市区东部;聊热南线、“石热入济”热源混合后进入城区,供热区域主要包括济南市区西部。

将百公里外的热源“搬运”进城,谈何容易。“聊热入济”工程是国内目前技术最复杂、输送距离最长的长输供热项目之一,整个工程宛如一条埋在地下的“超级暖气管”,工程建设堪称“地下穿针引线”:横跨3市5县(区),途经140个自然村,穿越110处重要点位。其中,南线穿黄隧道更创全国之最——在黄河河床下55米深处掘进4500米,攻克高水压、复杂地质等难题。为了确保“热损最小化”,技术团队采用最先进的保温材料和结构,通过创新设计化解管道热胀冷缩应力,宛如给管道装上了“太极缓冲器”,确保热量“跑得远、丢得少”。

除了北线,“聊热入济”南线也将于年底前贯通。届时,总长150公里的南北两线可为济南供暖1亿平方米,预计每个供暖季可减少标煤消耗129.8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56.4万吨,相当于4个塞罕坝林场一年的固碳量。

记者感言

区域协同 共谋发展

“聊热入济”北线工程的贯通,不仅为济南送去了清洁热源,更展现了区域协同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努力和智慧。

这条“超级暖气管”,将电厂富余热能与工业余热“变废为宝”,精准切中了城市绿色转型的命脉。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信发集团大力开展技术革新,通过将“废热”转化为可输送的清洁热源,打造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此举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绿色替代,既为济南提供了稳定的“域外热源”,又为企业自身工业余热找到了高价值出口,实现了从“能耗大户”向“供能枢纽”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可行路径,为以能源绿色发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推广的样板工程。

尤为可贵的是,这份“热流”背后,是聊城跳出“一己之域”的使命担当,以自身资源助力区域减排,为跨区域绿色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它证明,生态环境保护绝非一城一地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区域协同的“大合唱”。

“聊热入济”,这一以“热”为纽带的共赢实践,为更多城市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提供了宝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