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减碳账本里的转型密码 2025年10月28日

在工业领域“减排即亏损”的传统认知藩篱下,信发集团以三笔“减碳账”的创新实践,书写了高耗能企业向绿色价值链跃迁的范本。这份累计超100亿元综合效益的答卷,不仅打破了“环保投入与经营收益”的对立迷思,更勾勒出传统工业拥抱“双碳”目标的现实图景。

从碳资产交易的“变现账”来看,信发集团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思路颇具启发性。累计3573万吨的碳配额交易量、13.26亿元的经济效益,以及占全国总规模5%的市场份额,既印证了碳交易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凸显出企业主动适配政策、挖掘碳资产价值的战略眼光。技术革新与循环利用的“降耗账”,展现了企业对生产全链条的精细化把控。工农互补的“增值账”,则为工业碳排放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赛道。

信发集团的实践之所以具有标杆意义,关键在于其跳出了“就减排谈减排”的单一思维,将减碳与增收、技术与市场、工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对于年产300多万吨铝锭的行业巨头而言,每一笔减碳账的背后,都是对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发展理念的系统性重塑。当传统高耗能企业普遍面临转型压力时,信发集团用“三笔账”证明:减排不是成本负担,而是驱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绿色发展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可计算、可落地、可盈利的现实路径。

这份“减碳账本”的价值,早已超越企业自身。它为同类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操作范式——从碳资产运营到技术改造,从循环利用到产业融合,每一步都有清晰的目标、具体的措施和可见的收益;更向行业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在“双碳”背景下,只有主动打破路径依赖,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营血脉,才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