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一堂走心的“对分思政课” ——莘县第二实验小学课堂一瞥 2025年10月28日

■ 郝凯 李德利

深秋的阳光透过教室窗户,洒在莘县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四班孩子们专注的脸庞上。10月23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正在这里进行。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单向的灌输,课堂上时而静默沉思,时而迸发出热烈的讨论声——这是一堂由莘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莘县第二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高光以“对分课堂”模式执教的《在集体中成长》思政课。

课程伊始,高光从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快闪的创作切入。当大屏幕上出现熟悉的旋律和画面时,孩子们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当时我们连续排练了十几天,全体师生参与其中,每个人的动作都要保持完美一致……”高光以亲身经历为例,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娓娓道来。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在“精讲留白”环节,高光以快闪背后的故事为例,用15分钟时间与同学们一起梳理“什么是集体”“集体的作用”等知识框架,并留下悬念:“集体会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你在集体中生活,有什么温暖的瞬间,让你有所改变和成长?”

随后的“独学内化”环节,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听见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孩子们或凝神思考,或认真记录,在任务单上写下自己在集体中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这堂课最打动人的是真实的参与感。课堂进入“小组讨论”环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十几个小组同时展开讨论,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点:“有一次我生病耽误了上课,我的同桌周末给我补课。”“在全县运动会上,全班同学都为我加油,我跑了第一名。”质朴的语言中饱含着学生对集体的真切感受。高光穿行在课桌间,时而俯身倾听,时而点头鼓励。

最后的“师生对话”环节,部分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就“制定班级公约,共建美好班级”展开热烈讨论,争相表达自己的观点。高光为同学们点赞:“当每个人都发出一点光,我们的班级就会成为温暖的大家庭。当每个人都担起一份责任,我们的集体就会拥有强大的力量。”下课铃响起时,不少孩子意犹未尽地围在老师身边继续讨论。

2022年,莘县引入“对分课堂”模式,目前该县三所“对分课堂”示范校正辐射带动更多学校参与课改。这种“教师精讲、学生独学、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的四元教学法,正在让越来越多的课堂焕发新生。

“这堂课的效果非常好。”高光表示,对分课堂能够让抽象的价值观念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而真正入脑入心。

采访手记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本土原创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将课堂时间均分为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两部分。该模式通过“教师精讲、学生独学、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的四元教学法,强调知识内化与交互式学习,旨在平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莘县第二实验小学这堂“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的思政课,不仅让孩子们在思想碰撞中深化了对集体主义的理解,更展现了教学改革带来的活力。当教育真正回归以学生为中心时,课堂就能成为启迪智慧、滋养心灵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