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临清市实验中学 推动教研活动从展示转向实效 2025年10月28日

本报讯 (杨先博 牛燕雪) 10月24日,临清市实验中学的教师正在集体教研。该校将教研工作重心下沉至日常,通过“集体备课、常态听课、精准评课”三位一体的闭环教研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教师专业成长注入持续动力。这一改革将教研活动从“展示性”转向“实效性”,推动学校教研文化发生深刻变化。

精研深耕,集体备课凝聚教学智慧。临清市实验中学各教研组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形成“个人初备—主备人说课—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化修改”的成熟流程。备课会上,主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环节设计进行详细阐述,同组教师则基于新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展开“头脑风暴”。从情境创设、问题链设计、课堂活动组织到作业分层,教师们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入微的打磨。这种深度参与的集体备课,不仅优化了教学设计,更促进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度理解与把握。

把脉课堂,常态听课聚焦原生态教学。与以往侧重“示范课”“公开课”不同,本学期该校直接深入原生态的“常态课”。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听课小组,走进日常课堂,真实把脉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生的学习反馈,关注点从“教师讲得精彩不精彩”转向“学生学得有没有效果”。这一转变促使每位教师都将每一堂课当作公开课来精心准备,形成了认真对待日常教学的良好氛围。听课小组使用课堂观察量表,详细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为后续精准评课提供依据。

精准赋能,听评联动促进教师成长。听课是发现,评课则是提升。临清市实验中学在常态课后,及时组织“微格”评课会。评课环节,听课教师一改过往的“好好先生”作风,秉持“优点谈足,问题谈透”的原则,开展建设性研讨。听课教师从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度、教学环节有效性、师生互动质量等维度进行精准反馈,直面问题,共商改进策略。

通过“备、听、评”一体化的闭环教研模式,临清市实验中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教师们普遍反映,常态化的教研活动如同一个“能量补给站”,在思维碰撞中开阔视野,在实践反思中积累经验。这种直面问题、共商策略的评课方式,成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