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

以青春之我报效国家 2025年10月28日

■ 孟达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丁佳桐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而家国情怀,则是青春画卷中最厚重的底色。历史上的青年,从不缺少民族大义;新时代的我们,更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命运,以青春之我报效国家。

“青春系家国”之精神,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奔流不息。回溯历史长河,百年前的青年学子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旗帜,为国家主权呐喊;抗战时期,无数青年弃笔从戎,用热血铸就民族脊梁。2020年,年仅18岁的戍边战士陈祥榕在喀喇昆仑高原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战斗口号,并用生命践行了这句誓言。这种爱,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它是青春最本真的底色,是青年对家国最深沉的眷恋。

新时代的青年,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家国情怀。从天狮学院“青语追光”宣讲团的青年们奔赴雪域高原,将“两弹一星”的故事讲给藏族孩童,到我们通过观看《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学习写作技巧,感悟家国情怀。我们不再将爱国挂在嘴边,而是将其融入行动——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奉献,在科技创新中攻坚,在文化传承中坚守。如鲁迅先生所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今日青年正汇聚点点星光,照亮家国前路。

青春的爱国,不仅是惊天动地的壮举,更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为确保开国大典顺利升起国旗而争分夺秒的林治远和那些为神舟飞船成功着陆而奉献的普通工作者,他们都是平凡岗位上的爱国者。今日青年,在国际赛事中为国争光,在实验室里反复试验,在偏远乡村支教助学,正是这些持续的努力,汇聚成推动国家进步的磅礴力量。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接力棒已传到我们手中。当我们在教室中汲取知识,在操场上锻炼身体,在社团中提升能力,其实都是在为接过这一棒作准备。我们深知,青春的意义,不仅是个人成长,更在于担当家国责任。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青春从来系家国,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与行动。擎旗自有后来人,我辈青年已作好准备,以青春为笔,蘸满腔热血,在新时代的画卷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家国情怀。(指导教师:陈琳)

教师点评:

本文紧扣“青春系家国”主题,立意高远,结构严谨。作者以饱满的激情和流畅的笔触,从历史到现实层层推进,通过陈祥榕、“青语追光”宣讲团等典型事例,生动展现了不同时代青年的家国担当。文章语言富有感染力,既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样真挚的引用,也有“擎旗自有后来人”这般铿锵的誓言,体现出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作为初中生,能熟练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将个人成长与时代责任巧妙融合,展现了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深度和爱国情怀。若能在事例选择上更贴近自身生活体验,将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