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

成无己经方流派特色技术挖掘研究 2025年10月30日

■ 谷万里 张梅红 吴丹

成无己(1063年—1156年)是宋金时期聊城籍医学家,是历史上首位全面注解张仲景《伤寒论》的人,被尊称为“国医亚圣”。成无己经方流派是齐鲁医派重要分支,以传承其学术文化为宗旨,以其注解《伤寒论》的背景、渊源、著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以“六经”思维为指导、“五步辨证法”为抓手,形成特色经方流派。

流派传承谱系清晰。第一代传承人李克绍(著名伤寒学家),立足经典、融汇内难伤寒;第二代传承人谷越涛(山东省名老中医),以“五最思维”承载医术仁心;第三代传承人谷万里(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汲诸家所长、以平为期;第四代传承人袁恒勇(山东省基层名中医药专家),立足基层、发扬无己学术。

经方有三重含义:一是春秋战国经验之方,如《内经》十三方;二是汉朝以前之方,首见于《汉书·艺文志》,强调“量疾病深浅、致水火之剂”;三是《伤寒杂病论》“医经之方”(狭义经方),以简、便、廉、效著称,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其现代外延包括经典方、精准治证的精方、后世验方,可与仲景方配合使用。

成无己著有《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药方论》三部曲,从“读懂”到“明理”再到“处方”,为后世传下伤寒之理与组方规矩。流派学术提倡八点:读经典,融汇内难伤寒;善思维,证候病机一贯;法仲景,克绍伤寒思辨;成无己,守正明理典范;勤临床,四诊精准合参;用经方,时方验方亦选;五个最,体现简便验廉;虚若谷,德术并重为善。应用技术可概括为八条:察阴阳,望闻问切四诊;辨六纲,表里寒热虚实;治伤寒,六经病脉证治;疗温病,卫气营血三焦;重脾胃,常思后天之本;扶正气,顾护先天肾气;谙药性,气味功效归经;平为期,运用存乎一心。

流派提出“六经”思维,即“经典”,融《内经》《难经》等经典与《伤寒论》六经辨治;“经方”,掌握《伤寒论》113方、《金匮要略》262方(去重后332方),灵活合方;“经药”,熟悉经药212味(伤寒96味+金匮192味-去重76味),辨治加减;“经穴”,结合针灸,如《伤寒论》33条相关原文中,针法10条、灸法7条;“经验”,吸收时代医学成果,纳入辨证体系;“经济”,践行“五个最”(最少药味、最小剂量、最便宜药物,达最快、最高疗效),体现简便验廉。

成无己“五步辨证”法含审因、察位、定性、明势、识证,核心为“审病因、察病位、定病性、明病势、识病机”。流派自2020年以来用该技术治疗患者15万余例,疗效良好;2022年获“齐鲁医派建设项目”,技术入库山东省中医临床优势技术;2023年“成无己经方治疗慢性胃炎”成省首批中医药适宜技术;2025年5月流派建设项目以优秀等级通过验收,目前已在全国建成27家传承工作室。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编号:ZXKT2025249)